星系無法從周遭吸入星際物質時,就無法形成新恆星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10 月 01 日 0:00 | 分類 天文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星系無法從周遭吸入星際物質時,就無法形成新恆星


星系可說是宇宙許多恆星組成的集團。但除了恆星,星系有更多無法直接看見的氣體與星際塵埃。天文學家持續研究發現,星系除了不斷從周遭吸收星際物質,更會藉各種天體演化,將氣體拋回周遭空間。

從宇宙誕生看起,宇宙降溫至原子核可捕捉電子形成原子時,充滿宇宙的電漿瞬間被氫或少量氦原子氣體取代。當時宇宙遍布氣體,並沒有恆星或星系,直到約135億年後的現在,雖然許多地方能看到星系與恆星,但星系多數物質還是氣體和塵埃。

星系氣體分布其實向外延伸至星系四周,分為較靠近星系的環繞星際物質(Circumgalactic medium,CGM),以及離星系較遠的星系星際物質(Intergalactic medium,IGM)。星系形成的恆星從誕生至死亡,如超新星爆發,會將氣體與塵埃拋向星系四周空間,外拋速度較高者,如星系中央大質量黑洞拋射物質,就會流到距星系較遠的星系星際物質處。外拋速度較慢者,就停在環繞星際物質處,氣體不但重金屬含量高,密度也比星系星際物質高約千倍。

▲ 天文學家觀測活躍星系核心時發現環繞星際物質。(Source:Tumlinson et al. 2107)

拋射至星系周遭的星際物質,溫度比星系氣體高,所以密度較低,因星系重力場分層作用停在外圍。當氣體逐漸冷卻密度漸增,開始向星系沉降被重力吸回星系,成為新恆星形成材料,如此周而復始循環。

▲ 星系星際物質與氣體循環示意圖。若氣體拋至環繞星際物質處,會較快沉降回星系。若拋射至較遠星系星際物質處,需冷卻聚積至一定程度,再經宇宙網細絲狀重力井流回星系。(Source:Tumlinson et al. 2017)

天文學家研究發現,星際物質循環在物質轉換成能量散失,或因部分氣體外流至更遠處逐漸損失,終至氣體流動循環永遠停止那天,此時星系無法再誕生新恆星,恆星演化循環也終止,此星系恆星逐漸熄滅。

(本文由 台北天文館 授權轉載;首圖為星際物質回流星系模擬圖,來源:E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