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權的勝利!84% 民眾贊同車廠必須提供維修管道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11 月 09 日 11:28 | 分類 交通運輸 , 科技政策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維修權的勝利!84% 民眾贊同車廠必須提供維修管道


美國緬因州昨日出爐一項投票結果,84% 民眾認為車廠必須讓車主擁有維修自己車輛的權力,並開放相關維修管道和工具。

維修權是近年來的重大議題,隨著數位科技進步,產品功能日益複雜,許多廠商有意無意的,降低使用者維修產品的意願和可能性,藉此提升消費者購買新品的動機,甚至關閉診斷功能,讓用戶難以自行維修。

最有名的例子可能是蘋果公司的 iPhone,在近年來維修權意識高漲下,蘋果也逐漸讓步,讓用戶或是第三方服務商,可以在有限範圍內自行維修產品。今年,加州成為第一個推出維修權法案的政府,廠商必須提供至少 7 年的維修更換零件,不過這只限於電子用品及設備。

明尼蘇達州和科羅拉多州也在今年立法規範,電子用品、醫療裝置和農機設備的維修權;而昨天緬因州的這項關於維修權的法案,在汽車維修部分,有高達 84% 民眾認同「車廠必須開放車載診斷系統」,好讓車主或是其他維修業者能夠找出問題,進而修復。

法案也要求車廠必須標準化診斷程序,好讓車主與獨立維修廠可以作業,而不是只能回原廠被宰。特別是對於重型車輛,法案要求車廠必須出售相關零件和維修所需工具,而不能獨攬維修權。

這對於正在普及中的電動車,更具有深遠影響。有些車廠轉型電動車時,設立了各種特規零件和工具,軟體部分也不開放,一旦車輛出現故障就只能回原廠處理,沒有其他選項。

舉例來說,非常不希望車主回原廠的特斯拉,就提供了一系列各種車型的 DIY 指引,像是如何更換低壓電池、更換空氣濾網等,此外他們也提供維修手冊、零件手冊和車輛配線圖等,只要擁有特斯拉帳號的車主,都可以免費取用。

相反地,某些車廠的電動車,甚至連前車蓋(引擎蓋)都禁止車主自行開啓,大小問題都得乖乖回原廠處理。

美國正在逐漸推展維修權,歐盟也正在起步,預計在 2024 年 6 月會提出最終版本的維修權法案,目前已知的內容是,如果產品被發現存在「定時器」,例如過保就失效、或一定時間後限制功能的程式碼,廠商將被列入黑名單,禁止在歐盟市場營業。整體法案的目標,是希望消費者能夠在合理的範圍內,盡可能做出對環境永續最有利的選擇。

台灣在今年針對手機產品,進行過「維修度指數」的討論,環保署在 2023 年 6 月說會辦理試行計畫,邀請「自願」參與的廠商進行評分,10 月會公開評分成果,再依據此成果評估是否入法,喔對了,今天是 11 月 9 日。

(首圖來源:Tes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