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風者衛星 5 月起提供氣象資料,福衛八號完成 17 項關鍵飛行元件研製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3 月 14 日 17:47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科技政策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獵風者衛星 5 月起提供氣象資料,福衛八號完成 17 項關鍵飛行元件研製


政府持續強化衛星科學應用,除了福衛五號、福衛七號已在軌運作一陣子,國科會今(14 日)報告指出,去年 10 月升空的獵風者衛星預計今年 5 月開始提供氣象資料,而我國第三期太空計畫主軸「福衛八號」衛星,目前已完成 17 項關鍵飛行元件研製。

去年 10 月,台灣首枚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TRITON)搭乘 VEGA 火箭順利升空,該顆衛星搭載太空中心自製「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GNSS-R)、衛星電腦、電力控制單元、S 頻段天線與濾波器、光纖陀螺儀、推進模組、衛星結構體、GPS 導航接收機等 11 項關鍵元件及技術,衛星自製率達 82%。

發射後這幾個月,大部分關鍵元件、任務酬載已開機並完成初步飛試驗測,現正進行儀器參數調整、觀測數據最佳化,預計 5 月起可提供海面資料。

國科會表示,獵風者衛星將和運作中的福衛七號相輔相成,共同為全球氣象科學與天氣預報盡一份心力。

至於台灣「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規劃執行的第一個先導型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福衛八號」,目前已完成 17 項關鍵元件飛行體研製、2 項工程驗證體(EQM)研製、時間延遲積分(Time Delay Integration,TDI)影像感測器製造、大口徑鏡組主鏡片(630mm)實心球面鏡片製造、非球面鏡片(550mm)CGH 全像片量測機構調整等。

按照太空中心計畫,預計 2025 年 2 月發射第 1 顆福衛八號衛星,2026 年 8 月發射第 2 顆。

低軌通訊衛星發展部分,B5G 衛星已於 112 年完成第 1 顆衛星第一次關鍵設計審查,確認審查結果符合初步關鍵設計需求。

而為了因應國際太空科技快速發展,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原核定 10 年挹注 251 億元,政府預計至 120 年加碼 400 億元,加速精進國內太空技術,以「部署以光通訊為骨幹的光學、SAR 與通訊星系,建構台灣自主立體通訊與強化對地觀測網路」、「完備我國太空核心能力達成太空強國目標」、「整合國內資源與人才,建立台灣太空產業,成為全球衛星產業關鍵伙伴,為下個十年創造兆元太空經濟規模」為主要目標。

(首圖來源:國家太空中心 TASA 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