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宜創業!張忠謀親揭靠「這兩點」,55 歲開公司也能成功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4 月 07 日 11:00 | 分類 半導體 , 名人談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中年宜創業!張忠謀親揭靠「這兩點」,55 歲開公司也能成功


年輕人瘋創業,但是「老創」也有獨特的「創業競爭力」,經典人物就是張忠謀。

《華爾街日報》近期專訪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指出他在「不太常見的創業年紀」55 歲時,創辦了全球經濟不可或缺的半導體製程龍頭台積電,探討其他中年企業家可以向張忠謀學習的事。

文中提及,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科技公司,常常是由非常年輕的企業家,在宿舍、車庫和餐廳創立的,例如比爾蓋茲 19 歲創立微軟、史蒂夫賈伯斯 21 歲創立蘋果、傑夫貝佐斯 30 歲創立亞馬遜,以及近期聲名大噪的黃仁勳 30 歲創立輝達。

專注於企業成功學的專欄作家柯恩(Ben Cohen),視訊專訪 92 歲的張忠謀。張忠謀不僅神清氣爽的對談 90 分鐘,並且喝著一杯健怡可樂,談起自己中年創業的緣起,張忠謀直言,「我不可能更早做到這一點。我也不認為有人能更早做到這一點,因為我是第一個做到的。」

中年創業家的兩個成功要素

張忠謀回顧創業心得,認為「年輕人在科學和技術方面,更具創新精神」,他並回應中年創業的特點,整體觀察有兩大要素:

一、頑強的工作企圖心

出生於中國,1949 年移居美國的張忠謀,1958 年進入半導體產業,加入德州儀器。

第一代半導體技術專家的張忠謀,當時被認為是一位「頑強的」經理,他的雷厲風行,主導著晶片產線上的一切,這使他的職業生涯走上了快車道,並一路至 1972 年升任德州儀器集團副總經理。1983 年,離開德州儀器,改入通用儀器公司擔任營運長,持續領導當時最先進的半導體企業。

張忠謀是個著名的工作狂,他甚至會在蜜月期間,打電話推銷,並且對那些與他工作觀不同的人,沒有耐心。如今,台積電投資 400 億美元的亞利桑那州新廠,因為勞動力問題而受阻。張忠謀直言,台積電在美國的一些年輕員工,對工作的態度,讓他難以理解。

他進一步指出,在他年輕時,根本沒有聽過「工作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這種說法,他當年只知道「沒工作就沒得生活」(If there was no work, there was no life.)。

二、商業模式的理解、解構、再造

張忠謀在美國半導體產業工作 30 年之後,得到台灣政府支持準備創建一家半導體公司,但是以他對產業的了解,以台灣的資源,不可能創造如同德州儀器、通用儀器的公司,那是從設計到製造一把抓的晶片公司,如果要成功建立一家偉大的公司,唯一的方法就是創建一種全新的公司,其商業模式可以利用國家的優勢,並彌補其許多弱點,這也就是「晶圓代工」模式的濫觴。

「台積電是一項商業模式創新,」張忠謀表示,「對於這類創新,我認為年紀較大的人,可能比年輕人更有能力。」他並直言,台積電背後的想法,也是他在長期職業生涯中形成的個人哲學的結果,「成為我們客戶的合作夥伴,」這項創業精神至今仍是台積電的發展基石。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教授阿祖萊(Pierre Azoulay)分析,「這些商業挑戰,通常不是 20 幾歲的年輕人能解決的,因為你需要清楚透徹地了解公司客戶的問題,才能想像出解決之道。」

▲ 張忠謀直言,台積電背後的想法,也是他在長期職業生涯中形成的個人哲學的結果。(Source:科技新報)

張忠謀表示,中年返回台灣之後,並沒有追逐金錢的心思,「事實上,我在自己創辦的公司中所持的股份很小。然而,我變得相當富有,因為一小部分股票乘以一個大數字就是財富。」張所持有的台積電約 0.5% 股份,目前價值約 35 億美元。

至於這位傳奇創辦人,如何定義個人的成功?「在我看來,1985 年最大的成功就是建立了一家偉大的公司,而較低程度的成功,至少是要做一些我喜歡做和想做的事情,」他表示:「我只是碰巧實現了,我心目中最高程度的成功。」

那對張忠謀來說,又是如何定義台積電的成功?已經退休的他顯然鬆了口氣,因為他不必再考慮這個問題了,「我已完成任務!」(I′m done!)張忠謀引用麥克阿瑟將軍 1951 年在國會的告別演說,「我是一名老兵」、「我還在,但我逐漸退隱」(I don′t die. But I′m fading away)。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