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核彈基地官兵罹癌機率偏高,軍方展開調查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4 月 11 日 7:40 | 分類 核能 , 環境科學 ,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美國核彈基地官兵罹癌機率偏高,軍方展開調查


美國核彈基地人員通稱為「導彈手」(missileers),全年無休 24 小時處於備戰狀態,負責多處義勇兵三型(LGM-30G Minuteman-III)核導彈基地安全和運作。為了避免遭攻擊,導彈手值勤的「發射管制中心」(LCC)雖隸屬空軍卻位於地底深處,然這看似最安全的地方,卻可能藏著致命危機。

有報導揭露,數十名前導彈手都罹患類似癌症「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他們相信此病可能與曾在發射管制中心服役有關。美國空軍和國防部已展開調查。

發現疑點的是退役空軍中校杰森·博斯威爾(Jason Boswell) ,他 2006~2007 年派往馬爾姆斯特羅姆空軍基地(Malmstrom Air Force Base)導彈發射管制中心擔任導彈手,八年後診斷出罹患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當時出院報告指這癌症可能與他曾於卡達阿爾烏代德空軍基地(Al Udeid Air Base)服役有關。

後來他加入美軍受傷戰士計畫,並成為其他傷病美軍的輔導。輔導「學員」時他意外發現同袍丹尼爾·賽貝克(Daniel Sebeck)中校也罹患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兩人很快意識到導彈發射管制中心可能就是罹癌原因,開始追查其他導彈手是否罹癌。

果然幾位導彈手也罹患非霍奇金氏淋巴瘤,驚覺事態嚴重,他們決定公開。賽貝克 2023 年提交報告,他於數百名導彈手發現九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確診年齡平均約 42 歲。但美國癌症協會數據,一般民眾首次確診通常約 65 歲。

在兩個基地管制中心發現超標「多氯聯苯」

早在 2001 年,空軍就調查馬爾姆斯特羅姆基地服役的導彈手潛在罹癌風險,但 2005 年調查結果指出,基地「環境安全」。然而於賽貝克努力及蒙大拿州參議員喬恩·泰斯特(Jon Tester)施壓下,空軍終於開啟另一項流行病學和基地環境的調查。

賽貝克的努力也促使導彈手夥伴啟動「火炬之光」(Torchlight Initiative)計畫,彙整更多罹患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導彈手的資料,迄今收到 56 例非霍奇金淋巴瘤,近三分之一為馬爾姆斯特羅姆基地導彈手。

空軍曾告訴美國廣播公司,軍方積極調查,但要「找到致病確切原因可能非常困難」。不過一年後,空軍說已在馬爾姆斯特羅姆及邁諾特(Minot)兩個基地管制中心發現超標「多氯聯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PCB )。多氯聯苯為「可能致癌物」,廣泛用於電子設備生產製造,但美國 1970 年代後禁用。

美國空軍聲明:「安全起見,軍方召集跨領域專家團隊,含醫療、環境安全人員及工程師等,全面實施管制中心清潔程序並重新檢測毒物含量,以確保基地人員安全。」

然美國空軍至今未承認罹癌導彈手是因導彈發射管制中心服役造成,宣稱還需更完整調查數據,才能下最後結論。但死於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導彈手馬克·霍姆斯(Mark Holmes)遺孀珍妮·霍姆斯(Jenny Holmes)卻因丈夫死因認定問題,無法獲美國退伍軍人遺族補償金,馬克父親丹‧霍姆斯(Dan Holmes)是退休空軍中校,1970 年代也擔任過導彈手,後悔表示如果知道現在導彈基地如此「危險」,會告訴馬克「千萬不要接近導彈基地」。

(首圖來源:Malmstrom Air Force B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