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外媒報導,美國有進一步縮緊相關的半導體設備管制措施,也就是要包括美國自己與相關國家的廠商,降低對中國廠商半導體設備的維修情況。如今,市場有消息傳出,目前美國商務部已經正式開始行動,目前針對的是已經被美國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的中國企業或單位。對此,台灣方面要如何因應,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彭博社日前報導,美國商務部副部長 Alan Estevez 指出,當前正在積極進行不要為中國廠商的半導體製造設備關鍵零件進行維修的規範。所以,相關歸案內容正在與盟友進行討論當中。由於與盟友的合作,確定哪些設備的後續維修重要,哪些不重要非常關鍵。其中,對中國企業可以自己維修的非關鍵零組件,所以美國不準備進行管制。因此,其討論結果很重要。對此,市場傳出英國金融時報已經確認,華府已經開始要求日本、韓國、荷蘭等國家政府,限制他們的企業對華為供應鏈提供運營維修服務。
根據網路上屬名 Jeremy Chih-Cheng Chang 在 Facebook 上的發言指出,自從 2022 年出口管制規則(EAR)提升、聯邦政府直接限制 「美國人」(US Person,美國公民、居留權者和美國籍企業) 參與 EAR 封鎖中國技術紅線以內的出口和技術提供、包括綠卡持有者的「美國人」大量撤出中國半導體生產的現場以後,各界就在觀察商務部何時會用什麼方式要求同盟國跟進。
然而,一年來根據各種公開資訊都直指,華為和中芯國際的現場仍有大量的日本籍、韓國籍、德國籍、荷蘭籍以及台灣籍的經驗資深工程師,在中國半導體晶圓廠內提供包括機台維修、參數調整和各種 debug 諮詢的服務。即便,美國 2023 年進一步要求日本和荷蘭限制對中國出口紅線以下的半導體設備,中國國內的半導體廠內仍然有大量的「聯合國軍」工程師團隊,使用已經買到的設備和從二手市場收購來的設備繼續幫助中國半導體國家隊一邊挺進五奈米製程,一邊全面加速擴張成熟製程。
面對這樣的情況,還美國最終是採取了他們認為最合理的手法,透過外交途徑開始要求日本、韓國、和歐洲國家的出口管制部門針對這些國家的企業和國民繼續對中國半導體提供的技術指導服務加強管制。當然至今為止,日本、荷蘭和韓國政府還是採取低調消極的沉默反抗,順便抱怨美國自己要先管制美國 Fabless 和設備企業對中國出貨,以後再來要求其他人。例如,剛卸任的曝光機大廠 ASML 前執行長 Peter Wennink 就曾經表示,沒有理由停止我們對已經購買設備的客戶進行後續服務。
不過,先前有業者表示,相關的半導體製造設備採購一般多包括其維修及軟體升級服務。要對仍在期限內的客戶停止提供服務,可能有違約的情況。然而,這一次如果是由政府層級所下的禁制令,這方面應該不會有特別的違約問題出現。只是,維修與升級服務也是相關設備企業一部分重要營收來源,要如何因應,廠商可能也要傷透腦筋。
而這樣的事情對台灣科技業的影響,Jeremy Chih-Cheng Chang 強調,可能必須注意來自聯邦政府的要求。雖然消息來源並沒有美國將用外交管道找台灣政府做一樣的事,但是,實際上也一定不可能沒有,畢竟眾所皆知台灣籍的工程師在中國半導體製造現場的角色,應該才是最重要的。其次,就是美國這次要求日本、韓國、荷蘭等國家用自己的出口管制管,前題就是美國了解這些國家的出口管制法規的確有辦法管,接下來就只是政府想不想管的問題。例如,日本的外為法對於純技術的提供管制框架就很完整,日本政府如果跟進美國的要求,的確可以讓日本企業提供不了運營維修和各種售後諮詢服務。
不過,台灣的出口管制法規「貿易法」仍然是以管制實體貨品為管制對象,而技術服務的部分非常有限的限定在「附帶於貨品的技術」。所以,如果跟貨品出口完全沒關係的各式「服務」模式,大概台灣政府想管也很難插手。所以,Jeremy Chih-Cheng Chang 也提出三種做法可供參考。首先,台灣新政府先把出口管制的修法草案定出來放到檯面上,朝野有不同意見大家可以討論,也可以對美方展現誠意。
其次,先強化產業情報能力,被 AIT 叫去問的時候手上有東西拿去換,讓人家知道我們的管制當局 on the same page,也有底氣挺住自己的國家自己管的界線。最後,先學日本開辦出口管制管理師證照,提供台灣業界的管理和法務幹部在出口管制法規上的專業訓練(也增加就業機會),台灣科技業的現場擁有出口管制相關專業知識的人才太少,不利於協助企業在經營決策上做出專業的風險管控決策。所以,相信以上三種做法都不致於影響到企業股價,也有助於台灣政府、企業和美方的三贏。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