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排放若未能有效控制,未來台灣夏天恐長達七個月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5 月 08 日 16:04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溫室氣體排放若未能有效控制,未來台灣夏天恐長達七個月


針對台灣氣候變遷的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今日由國科會、環境部聯合公開發表,報告內容提及,若無法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引發的全球暖化,未來台灣夏天可能長達七個月,高溫逾 36℃ 的天數將增加 75 天。

自《氣候變遷因應法》通過後,國科會、環境部首度聯合公開發表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國科會表示,過去一年與環境部、相關單位共同研議的「氣候變遷調適科研生態圈」將持續推動,落實氣候科研支援調適治理行動的戰略目標。

最新的《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 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費時一年半編撰,由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研究所教授李明旭擔任主編。

報告提到,若全球暖化無法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未來台灣夏天可能長達七個月,高溫逾 36℃ 的天數將增加 75 天,除了增加人體健康威脅與都市熱島效應,水稻、玉米重要糧食作物與畜牧產量皆會因高溫影響減少,海水升溫也會影響漁獲與養殖漁業;生態影響,天然森林適合生長的海拔高度將提高 173 公尺,使森林面積將大幅減少。

報告也顯示,全台對用水相對敏感的春季連續不降雨日數越來越多,豐枯水期差距增加,乾旱事件強度及頻率提高;未來,極端暴雨將成新常態,原本每 50 年才發生一次的極端降雨事件,未來可能每十年就發生一次。

而侵台颱風也正受暖化影響數量變少,但同時颱風風速、降雨呈增加趨勢,與台灣過去的水資源管理、災害風險應變開始出現落差,雖然台灣沿岸因設有堤防,海平面上升幅度的影響相對不直接,但若加上颱風暴潮,仍會造成部分沿岸低窪地區排水困難、淹沒面積增加。

許晃雄、李明旭強調,報告內容主要參考國內外科研成果,由於氣候變遷正快速推進,建議各界仍需持續關注國內外相關科研成果之最新進展。

國家在氣候治理上,則應加強重視水資源、農漁業、生態系統國土規劃、熱浪、海平面上升等衝擊之下的調適工作。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