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低迷,歐洲企業投資中國意願創史上新低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5 月 10 日 17:35 | 分類 中國觀察 , 國際觀察 , 國際貿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中國經濟低迷,歐洲企業投資中國意願創史上新低


美聯社 10 日報導,一份對超過 500 家歐洲企業進行的年度調查發現,中國正積極尋求外國投資以提振放緩的成長,但這股經濟低迷正影響著計劃在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發展業務的企業。

10日公布的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調查結果顯示,經濟放緩是受訪者現在的主要關切。中國做為投資目的地依舊名列前茅,但是今年考慮在這個國家內擴張營運的企業比例下降到42%,是有紀錄以來的最低水準。

商會在商業信心調查中表示,「商業展望是迄今為止最悲觀的,企業對成長和營利能力的預期受到打擊,而且對於競爭的擔憂加劇。」

除了對經濟的擔憂,還有企業長期以來控訴,法規與做法有利於中國競爭者或是不明確,這些都對他們的業務和雇員帶來不確定性。包括中國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in China)在內的其他機構也表達了類似的擔憂。

歐盟商會會長彥辭(Jens Eskelund)表示,這些老問題現在因為經濟疲軟而變得更加複雜,侵蝕了商業信心。

他在本週稍早告訴記者:「企業正開始意識到,我們在當地市場見到的一些壓力,不論是它的競爭,還是低迷的需求,可能正走向更持久的性質。」「而這些正開始衝擊投資決策以及他們對當地市場發展的思維走向」€。

中國政府正推出刺激消費者支出的計畫,但信心仍因疲軟的就業市場而低迷。今年前3個月的經濟成長高於年度5.3%的預期,但這次GDP成長中大部分是來自於政府對基礎建設的支出和對工廠與設備的投資。

大舉投資太陽能板和電動車這類產業,已經帶來劇烈的價格競爭,擠壓獲利。這項調查中逾三分之一受訪者表示,他們已經看到在他們產業中的產能過剩。這些企業有15%在中國的營運於2023年呈現赤字。彥辭說,外國企業需要的是國內需求的成長,而非製造能量的增加。

他說,「對外國企業而言,重要的不一定是總體GDP數字,5.3%什麼都行,重要的是GDP的構成。」

近40%的企業說,他們已經遷移或正考慮未來將投資遷移出中國。東南亞和歐洲是最大的受益者,其次是印度和北美。近60%表示會繼續對中國的投資計畫,但這比去年有所下降。

商會的調查報告指出,「中國做為頂尖投資目的地的吸引力正在消失」、「若商業環境沒有實質性的改善,企業將持續往他們視為更可靠、可預測和透明的其他市場尋求機會。」

大約三分之一的企業對於他們今年業務的成長持樂觀態度,比2023年的超過一半要低,而僅有15%的企業對於獲利成長感到樂觀。

有超過一半的企業預計今年會削減他們在中國的成本,包括26%計劃縮減員工規模,報告指這些企業「將對原本就已緊繃的就業市場進一步增加壓力。」

(本文由 中央廣播電台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