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ilot+ PC 規格更上層樓,仍等待殺手級 AI 應用現身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5 月 27 日 14:44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筆記型電腦 , 處理器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Copilot+ PC 規格更上層樓,仍等待殺手級 AI 應用現身


如果打算買 AI PC,不只搭載英特爾 Core Ultra 處理器機型,還有配備高通 Snapdragon X Elite 處理器新機。微軟上週攜手高通推動「Copilot+ PC」後,PC 市場更增話題性。

英特爾 Core Ultra 處理器 2023 年底發表後,首波 AI PC 開始銷售,可提高生成式 AI 處理能力,還能調節電腦更加省電。後續英特爾聯手聯手定義 AI PC 三大要素:需有 NPU、CPU、GPU(尤其 NPU 不可或缺,扮演 AI 體驗關鍵要角),支援微軟 Copilot 功能,鍵盤直接配置 Copilot 鍵。此外,同屬 x86 架構的 AMD 從 Ryzen 7040 / 8040 系列行動處理器開始配備 NPU,可處理 AI 工作負載。

手機晶片大廠高通顯然不想放過 AI PC 這塊大餅,希望藉通訊技術背景及耕耘多年 Windows on Arm,率先靠著一顆 NPU 45TOPS(每秒 45 兆次運算)算力的 Snapdragon X Elite 處理器切入市場。同時高通攜手微軟及宏碁華碩、戴爾、惠普、聯想、三星六大廠發表首波 Copilot+ PC。

Copilot+ PC 可說對 AI PC 硬體規格更講究,定義至少需 16GB 記憶體、256GB 儲存容量(這關乎「回顧」功能運作),NPU 算力要求 40TOPS 以上,可存取最先進 AI 模型,具備全天電池續航力。軟體方面,微軟透過 Windows 11 提供如回顧、即時字幕等新功能,Copilot 也優先支援 OpenAI 最新 GPT-4o 模型。

事實上,並非高通獨占 Copilot+ PC,微軟期待以 Lunar Lake 和 Strix Point 處理器為起點,與英特爾和 AMD 拓展合作夥伴關係,為消費者提供更多 Copilot+ PC 選擇。值得一提的是,英特爾宣布 Lunar Lake 處理器將在 2024 年第三季上市,屆時可望看到更多 Copilot+ PC。

入手 AI PC 好時機?

雖然各家 AI PC 精銳進出,現在是入手最佳時機嗎?綜合來看,目前不足以讓消費大眾砸錢換新機。

微軟明確指出 Copilot+ PC 單機售價都在 999 美元以上(約台幣 32,000 元以上),搭載 Core Ultra 處理器的 AI PC 平均售價也比過往高。雖然硬體升級,內建新功能未有重大突破,給人可有可無的感覺。以「回顧」功能為例,彷彿賦予人們照相般記憶力,但大家不也使用電腦十幾年了,沒有「回顧」絕不影響工作和生活,難怪多數消費者還在等待殺手級應用現身。

此外,消費者期待電腦離線執行 AI 運算下能有進階應用進展,但從今年微軟或 Google 開發者大會尚未看到更多成果。ChatGPT、Copilot 等生成式 AI 多靠雲端運算產生結果,回傳到電腦上,但在用戶端、邊緣端執行運算為趨勢,像是用於算圖、生成影像,不僅減少延遲時間或占用網路流量,資料不用上傳雲端較能受到保護。

值得注意的是,微軟將在 2025 年終止支援 Windows 10 系統,可望先帶動商用換機潮,強調提升工作生產力的 AI PC 成為企業採購選項之一。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近日報告,預估 2024 年 AI PC 在整體 PC 市場占有率將達 2%,2025 年快速上升至 16%,到了 2028 年 AI PC 市占率上看 65%。

筆者認為值得觀望 AI PC 一小段時間,但這是未來必然趨勢。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等產業人士都認為,「AI PC」這個說法終會消失,未來每台電腦都是 AI PC,享受結合 AI 應用程式和充足算力帶來的使用體驗。

(首圖來源:宏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