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超微之外,華碩為何要擁抱高通?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6 月 15 日 9: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晶片 , 處理器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英特爾、超微之外,華碩為何要擁抱高通?


華碩在今年 COMPUTEX 上推廣 AI PC,不過除了與英特爾、AMD 老夥伴合作外,也擁抱筆電處理器新玩家高通,究竟在想什麼呢?

AI PC成為今年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上熱議話題,台灣筆電大廠華碩先後站上英特爾、AMD以及高通的演講台上,大秀旗下AI PC新品。

除了為合作夥伴站台,華碩舉辦發表會、一次推出四款新品,外資高盛看完華碩發表會後,釋出樂觀看法,「受到Windows 11和AI PC推動,華碩出貨量將成長,成為推動今年下半年的動能。」

高通晶片算力贏雙雄

華碩除了與老戰友英特爾、AMD兩家晶片廠合作,更大力擁抱筆電晶片新玩家高通,一口氣推出多款搭載高通晶片的筆電,讓外界好奇,華碩這次究竟看到了什麼商機?

接受《今周刊》專訪,華碩消費性產品事業處產品與策略規畫中心副總經理顏裕軒(見下圖)表示,與高通在筆電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17年的5G聯網筆電,之所以在一年前決定導入高通系列晶片,顏裕軒分析,主要是看到微軟推出Copilot,華碩意識到,未來消費者習慣會出現很大的改變,而AI落地需要運算能力,高通推出的晶片「可以說大大釋放了NPU(神經網路處理器)效能」。

回顧5月微軟舉辦的Build開發者大會,正式推出可在筆電運行的Copilot+PC軟體,象徵AI PC正式問世,微軟不僅要求AI PC用處理器必須搭載NPU,NPU中代表AI運算能力的TOPS(每秒一兆次操作),更需要達到四十以上,讓NPU算力達45TOPS的高通晶片,搶在英特爾、AMD之前,成為市場上最早符合微軟要求的AI PC處理器的產品,變成華碩與高通擴大合作的契機。

顏裕軒觀察,「AI PC主要就是要看NPU實力」,他指出,AI運算可以透過CPU、GPU達成,但兩者終究還是要進行傳統運算工作,如果沒有NPU,傳統筆電使用AI助理,很容易遇到效能塞車、滿載問題,不過在NPU出現後,除了使用AI不再卡頓,還可以幫助電腦在AI運作時省電,「讓CPU、GPU去做它本來要做的事,使用NPU是一個省電、有效率的做法……在AI時代,TOPS數是愈多愈好,消費者體驗過後就回不去了!」

顏裕軒認為,AI PC可歸納成兩種功能,一種是替使用者省時省力的工具型AI,例如這次微軟推出的Recall(回顧)功能就是其中之一。

(作者:王子承;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今周刊》;首圖來源:達志影像)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