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半導體產業供應鏈不穩的挑戰,台灣積極布局,強化本土供應能力。根據《日經亞洲》報導,台灣多家領先的晶片製造商,包括台積電、華邦電子和聯電,正攜手當地鋼鐵及天然氣公司,共同投入氖氣的本地生產,預計 2025 年即可實現。
氖氣是晶片製造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其供應穩定與否直接影響半導體產業的運作。然而,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主要氖氣生產國烏克蘭的供應鏈遭到嚴重衝擊,全球晶片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供應危機。
為確保半導體產業的長期發展,台灣政府及產業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其中,本地化氖氣生產被視為最具可行性的方法之一。華邦電子已與聯華林德合作,並獲得中鋼支持,共同推動氖氣本地生產。初期將先將氖氣原料進口至台灣進行純化,後續則由中鋼改造部分工廠,建立更完整的本地生產體系。
除了華邦電子外,聯電也透露正在與聯華林德洽談購買本地生產的氖氣。台積電則表示,將持續與供應商合作,降低供應鏈中斷的風險。
台灣布局氖氣生產優勢
- 提升供應鏈韌性:透過本地化生產,可有效降低對單一來源的依賴,提升供應鏈的穩定性。
- 確保生產無虞:面對地緣政治風險,本地生產可確保關鍵材料的穩定供應,避免因外部因素導致生產停擺。
- 掌握產業優勢:台灣擁有世界級的半導體產業,透過本地化生產,可進一步鞏固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的地位。
SEMI市場情報高級總監Clark Tseng表示,本地採購半導體氣體具有多種優勢,像是增強供應鏈可靠性、減少環境影響,甚至降低產品成本。儘管本地化生產具有諸多優勢,但仍面臨一些挑戰,比如確保本地供應商能夠滿足先進晶片製造的品質、純度和技術需求等。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