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全球汽車業巨擘,現在成為了國際媒體追逐的焦點。從一位被譽為「企業救火隊長」的天才職業經理人,到如今被稱為「逃亡的汽車大亨」,他的故事宛如一部現實版的商業諜戰片。在 Nissan 、雷諾與三菱這三大車企之間,他縱橫捭闔、遊刃有餘,卻最終陷入了多國政府和商界權力的糾葛,被迫走上戲劇性的人生逃亡之路。
巴西崛起的救火隊長
1954 年出生於巴西聖保羅的卡洛斯·戈恩,童年時期生活在黎巴嫩,青年時期則移居法國。他的文化背景既多元又富有異國情調,而這樣的經歷也使他成為一名能夠遊走於全球商界的通才。戈恩畢業於巴黎高等礦業學校,隨後進入米其林集團,開啟了他職業經理人的生涯。
1985 年,30 歲的戈恩接受了米其林的派遣,擔任巴西分公司首席營運長(COO)。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任務:當時的巴西因高通膨而經濟崩潰,米其林巴西分公司陷入嚴重的經營困境。戈恩接手後,展現了他獨特的經營手法。他大刀闊斧地削減成本、重整組織結構、關閉無效工廠,並說服工會減緩工資增長,以度過公司難關。經過短短三年,米其林巴西不僅扭轉了局勢,還成為該集團全球最賺錢的分公司之一。
他的才能引起了米其林執行長弗朗索瓦‧米其林的注意,1989 年,他被任命為米其林北美區總裁。然而,迎接他的依然是巨大的挑戰。公司剛收購了一家無法整合的當地輪胎廠商,競爭對手環伺。他再次祭出了「砍一刀」的管理方式,關閉低效工廠、精簡產品線、優化供應鏈、拓展新客戶(好像蘋果的庫克)。最終,米其林北美地區、巴西地區在他的領導下轉虧為盈。當然,他成為一個米其林的大功臣,但他自己也知道以家族模式經營的米其林公司,即便他自己再強大、也終歸就是個經理人罷了,永遠無法成為家族企業的掌門。
專業經理人的頂峰
米其林集團太子愛德華‧米其林曾在戈恩手下工作過兩年,表面上是做為磨練、實際上是為接班做準備。之後愛德華回到總公司開始「親政」,就將過往分公司的諸侯模式、改為由總公司職掌的中央集權政策,這時戈恩也明白,自己永遠無法成為這家家族企業的掌門人。巧的是在此時,雷諾的執行長路易‧史懷哲(Louis Schweitzer)對戈恩拋出橄欖枝,1996 年,他選擇離開米其林,加入了法國的雷諾汽車。
雷諾汽車在二戰後被政府接管成為國營企業,但由於雷諾的發展一直不算順遂,在 80 年代持續虧損達到 125 億法郎,喬治‧貝斯在法國政府的安排下坐上董事長之位,他大刀闊斧開除員工、賣掉虧損的業務,讓雷諾止損,但喬治‧貝斯本人也因為大量解雇勞工的行為遭到左派激進團體暗殺,而接替的 Raymond Levy 也持續前任的改革方針,讓雷諾汽車的經營趨於穩定。
1996 年時,法國政府打算將雷諾私有化,因此持股已經降至 44%,不過雷諾長期以來的官僚氣息仍然讓雷諾的營利蒙受陰影。戈恩在這時加入雷諾擔任副總裁,負責公司的產品研發、製造及供應鏈管理;他帶著自己在米其林磨練出的管理經驗與成本控制方法,開始了對雷諾的重組改革。他上任後不久就推出了「200 億法郎削減成本計畫」,並展現了他一貫果斷而強硬的風格。最終,他僅用了一年時間,就讓雷諾在 1997 年實現穩定獲利,為公司奠定了未來國際化擴展的基礎。
然而,他並不滿足於此。他知道,只有走向國際化,才能讓公司真正壯大。他將目光投向了日本的 Nissan 汽車。
挽救 Nissan :日本救世主降臨
1999 年,雷諾與深陷危機的 Nissan 汽車達成資本合作協議,雷諾以超過 50 億美元的投資獲 Nissan 36.8% 股份,成為最大股東,並派戈恩出任 Nissan 營運長。此時 Nissan 連續多年虧損,負債接近 2 兆日圓,信用評級機構列為「垃圾級」,瀕臨破產邊緣。戈恩再次展現了他雷厲風行的作風,提出「 Nissan 復興計畫」,設下三年內實現盈利、削減 1 兆日圓成本、有息負債降低一半等目標,並立下軍令狀,如果未達成目標,他願意主動辭職。
戈恩的「復興計畫」以強勢的手段實施。他一口氣關閉五家工廠,裁員 2.1 萬人,占總員工數 14%。這在重視穩定和終身雇用的日本社會引發極大反響,他被冠上「成本殺手 Cost Killer」稱號,甚至遭遇社會各界抗議和死亡威脅。然戈恩不為所動,依然堅定推動改革。他削減高達 40% 供應商,並要求剩下的供應商大幅降低供應價格,一系列措施迅速見效。2001 年 Nissan 成功轉虧為盈,並在 2001 年成為汽車產業最賺錢的製造商之一,營業利率都高於 9%,是行業平均兩倍以上。
即便他的裁員「冒犯」日本文化,但資本主義影響下,戈恩成功使他成為日本商界的傳奇人物,日本媒體更將他與美國軍事將領麥克阿瑟相提並論,稱之為「拯救日本的外來英雄」。他不僅同時擔任 Nissan 與雷諾汽車的執行長、成為兩家世界 500 強企業的掌門人,也開始塑造自己的偶像形象,穿著和服出席日本電視台節目、站在 F1 賽場向全球觀眾揮手示意,儼然成為「日本企業代言人」。
成為階下囚的救世主
戈恩在 Nissan 的強勢改革雖然取得成功,但也引發公司及日本本土高層的敵意。儘管雷諾擁有 Nissan 控制權,但 Nissan 本土派看來,這安排是對日本汽車產業主權的威脅。隨著 Nissan 業績逐漸成長,這些人對雷諾汽車的控制越來越感到不滿──況且法國政府仍然握有雷諾 15% 股份與雙倍投票權,這也意味著法國政府也握有對日本本土企業的掌控權。而在戈恩於 2018 年積極推動雷諾與 Nissan 進行更深層次的合併時,讓日本本土管理層更擔心 Nissan 最終會淪為雷諾的附庸。
這問題在 2015 年引發衝突,時任法國經濟部長的馬克宏,希望把雷諾的持股比例從 15% 增加到 19.73% 以加強對雷諾的控制,Nissan 對此非常反感,提出了希望能將雷諾持股增加到 25% 以上的要求(當時是 15%)。根據日本對交叉持股的法律規定,如果 Nissan 汽車對雷諾的持股達到 25%,雷諾在 Nissan 的 43.4% 股份就會失去相對應的投票權。由於日方與日本政府在背後的強硬態度,導致法國政府最終放棄了這個計畫。
▲ BBC 在 2021 年專訪卡洛斯‧戈恩。
但類似事件層出不窮,導致日本本土高層對雷諾的不滿愈發嚴重,這種情緒最終在戈恩卸任 Nissan CEO、僅保留董事長職位後,爆發成為一場商業政變。2018 年 11 月,戈恩在日本羽田機場被捕,罪名是涉嫌瞞報收入、挪用公款等財務不當行為。同時被捕的還有他在 Nissan 的心腹──美國籍高層格雷格·凱利(Greg Kelly)。隨後,Nissan 迅速召開記者會,戈恩的繼任者西川廣人(Hiroto Saikawa)發表聲明,指責戈恩長期以來利用職權進行個人利益輸送,並宣布解除其董事長職務。
這場突如其來的逮捕震驚了全球商界,也讓外界懷疑,這是否是日本本土勢力為了重新掌控 Nissan 而進行的有預謀清洗。隨著調查的深入,戈恩在日本、法國、阿曼等地的財務問題一一浮現,許多涉嫌貪污、挪用公款的證據被曝光。面對多方指控,戈恩始終否認所有罪行,聲稱這是一場政治鬥爭:Nissan 高層與日本檢方聯手,意在阻止他將雷諾與 Nissan 完全合併。
驚心動魄的逃亡
2019 年 12 月 29 日,戈恩在被保釋期間以一種戲劇性的方式逃離日本。他躲進了一個大型音響設備箱,透過大阪的私人機場、乘坐私人飛機逃往土耳其,最終抵達沒有引渡協議的黎巴嫩。他的逃亡過程被形容為「現實版的好萊塢逃亡片」,整個過程驚險刺激,不僅戲弄了日本司法體系,還讓全世界為之嘩然。
然而,逃回黎巴嫩的戈恩並未就此過著安穩的日子。他在黎巴嫩召開記者會,猛烈抨擊日本司法制度的不公,指責 Nissan 管理層背叛了他,並表示自己將持續為清白抗爭。儘管他試圖重新進入商業世界,並為數個環保技術和汽車創業項目提供顧問服務,但由於國際刑警組織的紅色通緝令,他無法離開黎巴嫩,成為了這個國家中的「貴族囚犯」。
之後雷諾與 Nissan 簽署全新協議,結束明爭暗鬥,重新達成 15 年戰略合作,2023 年雷諾已同意將 Nissan 股份從 43% 降至 15%,與 Nissan 的雷諾 15% 股份相同,雙方建立更平衡的資本夥伴關係,但諷刺的是,協議簽訂後一年,Nissan 股份下降 29%,與日經上漲 15% 大盤趨勢相反,雷諾股價上漲 11%,子公司品牌汽車 Dacia Sandero 上半年打敗 Golf,成為歐洲最暢銷的汽車。
戈恩的影響力已徹底排除。他夢想打造的跨國汽車帝國,如今沒有他,卻找到了新平衡點。
經理人本質仍是個打工仔嗎?
從戈恩的故事,看到商業世界權力的殘酷與現實。身為職業經理人,戈恩不論多麼成功,最終只是「打工仔」,只能服從資本與董事會的意志。這宿命無論他多努力突破都無法改變,畢竟大家都喜歡創辦人的故事,沒人喜歡中途接手、空降後大幅改變公司方針的經理人。
正如他某次訪談所言:「如果我創立電動車或電池新創公司,我現在的處境就會完全不同。」戈恩深知自己不是馬斯克,無法從零開始,也不願意捨棄過去的成就。然他的野心與現實之間的落差,使他在商業世界迷失方向,成為身處黎巴嫩、無法自由行動的孤獨老人。
這不是非黑即白的故事,戈恩既是英雄,也是反派。他曾拯救瀕臨破產的企業,也曾被指控為了個人利益違法。他的命運,或許是資本時代的縮影之一,Apple TV+ 有四集的紀錄片《Wanted: the escape of Carlos Ghosn》都有詳細記錄,有興趣的人可找來看看。
(首圖來源: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