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英特爾各部門的表現普遍不佳,但展望未來,晶圓帶服務 (IFS) 似乎有可能扭轉公司的局面。前執行長 Pat Gelsinger 領導下,英特爾晶圓代工積極投資發展,導致英特爾某種程度必須與供應鏈垂直合作。雖之前不順利,但未來似乎有曙光,因英特爾 Intel 18A 即將到來。2025 年 VLSI 研討會發表,且英特爾公布令人印象深刻的成果。
外媒報導,英特爾一開始就透露,Intel 18A 整合 PowerVia、BSPDN 等技術,相較於上代 intel 3,密度提升超過 30%。PPA 比較,Intel 18A 標準 Arm 核心架構的晶片,1.1V 電壓達成 25% 速度提升和 36% 的能號降低。除此之外,Intel 18A 的面積利用率比 Intel 3 更高,這代表著製程可有更佳面積效率,並具有更高密度設計的潛力。
有趣的是,英特爾還展出電壓下降圖,描繪了高性能條件下節點的穩定性,並且由於 Intel 18A 的 PowerVia 背後供電技術,使電壓下降能夠提供更穩定的電力傳輸。而為了支援 Intel 18A 的性能,還附上單元比較。PowerVia 背後供電達成更緊密單元封裝,並提高面積效率,背面供電導入,使正面佈線釋放更多空間。
從這個角度來看,英特爾 Intel 18A 是迄今為止代工廠最強大的節點製程,良率提高,市場的確希望有決定性結果。與同業相較,Intel 18A 的 SRAM 密度與台積電 N2 相當,代表節點優勢成功與台積電較量。
市場預計,將從 Panther Lake SoC 和 Xeon 的 Clearwater Forest CPU 開始,看到 Intel 18A 的實際應用。就外部產品流程整合而言,如果英特爾能夠達成良率和量產目標,我們最早可以在 2026 年看到終端產品的出現。
(首圖來源: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