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博社報導,多位知情人士指出,英特爾公司(Intel)已主動向蘋果公司(Apple)接洽,尋求蘋果對這家正在經歷困境的晶片製造商進行投資。而且,英特爾與蘋果之間除了討論潛在的投資事宜外,也思考如何進行更為緊密合作。不過,這些討論目前仍處於早期階段,未來不一定會達成任何協議。而在消息露出之後,市場對英特爾的反應積極,股價在美股上漲了 6.4%,收盤價來到 31.22 美元。相較之下,蘋果股價則下跌約 1%,收盤價來到 252.31 美元。
英特爾陸續獲得重大外部投資之後,進一步尋求蘋果投資。就在上週,GPU 大廠輝達(Nvidia)宣布對英特爾進行了 50 億美元的投資,並計劃與英特爾在個人電腦和資料中心的晶片領域進行合作。此外,尋求進一步擴大在美國業務的日本科技大廠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也在上個月宣布對英特爾投資 20 億美元。知情人士表示,英特爾也已與其他公司就可能的投資和合作夥伴關係進行接觸。
如果能與蘋果達成協議,即使只是投資而非晶片供應,也將進一步驗證英特爾試圖扭轉頹勢的努力。英特爾目前被美國政府視為重振當地半導體生產的關鍵組成部分。在 8 月,川普政府透過斡旋的一項非傳統交易中,收購了英特爾大約 10% 的股份。
蘋果曾是英特爾長期客戶。英特爾與蘋果的合作關係歷史悠久,但也經歷過摩擦與緊張。蘋果曾在其 Mac 電腦中多年使用英特爾晶片,但於 2020 年開始逐步轉向自行設計供應,這也是蘋果更廣泛採用自研零組件策略的一部分。在此之前,蘋果還在 2019 年收購了英特爾大部分的基頻晶片業務。而儘管目前兩家公司正在討論投資與合作,但消息人士認為,蘋果不太可能在其設備中重新轉回使用英特爾處理器。目前,這家 iPhone 製造商最複雜、最尖端的晶片,都是自行設計,然後由合作夥伴台積電所生產的。
即使英特爾已經獲得了美國政府的財政支持,但面臨的挑戰仍然十分嚴峻。該公司已失去了其長期享有的技術優勢,並將大量的市場占有率讓給了包括超微半導體(AMD)在內的競爭對手。此外,英特爾在市場當紅的 AI 晶片銷售方無法發揮優勢,但這正是輝達(Nvidia)的專長領域。英特爾過去曾是主導市場的晶片製造商,但現今營收和市場占比僅有輝達的一小部分。前些日子為應對不斷惡化的財務狀況,英特爾已經實施了裁員,並延遲了既定的晶圓廠擴建計畫。
前執行長 Pat Gelsinger 領導下,英特爾曾定下目標,希望轉型成為一家晶圓代工廠,即專門為外部客戶製造半導體的業務。然而,英特爾一直無法爭取足夠的客戶訂單,以支持其宏大的工廠擴建計畫。之後,在新任執行長陳立武接手之後,英特爾正試圖在聯邦政府的支持下東山再起,並繼續推行代工策略,但態度明顯更為謹慎。陳立武在 7 月曾明確表示,英特爾只有在客戶承諾使用新的尖端生產技術(Intel 14A)的前提下,才會推出該技術。然而,在獲得川普政府入股之後,投資者對英特爾的前景變得樂觀。自 8 月初以來,該公司股價已累計上漲超過 60%。
蘋果大部分生產仍集中海外,但近年不斷強調重視美國本土製造業。8 月白宮活動,蘋果宣布四年內投資 6,000 億美元國內生產,比之前承諾的 5,000 億美元更高。核心是蘋果長期玻璃供應商康寧 25 億美元投資。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表示,投資可鼓勵其他公司增加美國生產,產生骨牌效應。當被問及英特爾的發展時,庫克則表示,他認為市場競爭對晶片代工產業將是有益的。庫克強調,我們樂於看到英特爾回歸。不過,隨著報導的露出,英特爾方面拒絕發表任何評論,至於蘋果方面也未對報導進行說明。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