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生物科技

「DNA 版 Google 搜尋」誕生,MetaGraph 能秒搜全球基因資料庫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19 日 10: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生物科技 , 網路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開發的新工具 MetaGraph,讓科學家能使用「DNA 版 Google  搜尋」,迅速搜尋龐大的公共 DNA 和 RNA 資料庫,代表基因組研究重大進展,因為 DNA 測序技術已徹底改變生物醫學研究,使辨識罕見遺傳疾病和腫瘤細胞特定突變成為可能。 繼續閱讀..

取代鴉片類止痛藥物,藥用大麻萃取物是慢性疼更有效安全的選擇?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19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自然科學 , 醫療科技

鴉片類止痛藥(Opioids)一直是治療嚴重疼痛的標準用藥,也導致藥物成癮、濫用等問題。然而,最近有臨床試驗顯示,以大麻為基礎的止痛藥,不僅止痛效果與鴉片類藥物媲美,更大幅降低成癮性和嚴重副作用風險。進展預示慢性疼痛療法可能有重大突破。論文近日發表於《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期刊。 繼續閱讀..

百事可樂 CEO 預言:纖維將成為下一個蛋白質,全面布局高纖產品線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18 日 11: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食品科技

在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中,百事可樂(PepsiCo)首席執行長龍嘉德(Ramon Laguarta)表示,纖維將成為下一個蛋白質。他指出,消費者開始意識到纖維對健康的重要性,並且在美國的飲食中,纖維的攝取量普遍不足。為了滿足這一需求,百事可樂計劃推出更多含纖維的產品,包括重新配方的 Propel 飲料,該飲料將含有電解質、蛋白質和纖維,特別針對使用 GLP-1 減重藥物的消費者。 繼續閱讀..

粒線體的祕密行動,策反鄰近細胞加入癌症的「邪惡軸心」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18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癌症常是基因突變,導致細胞不斷增生、轉移所致。令人驚訝的是,瑞士科學家最新研究指出:癌細胞竟會將自身的「能量工廠」粒線體(mitochondria)傳送至周圍正常細胞,誘使其成為「同黨」。這項新發現提醒科學家,癌症的「邪惡伎倆」遠比想像更複雜!論文刊登於《 Nature Cancer》期刊。 繼續閱讀..

交朋友能防老?科學揭示社交與老化的祕密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17 日 8: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全球高齡化愈趨明顯,「如何延緩老化」是醫學研究的重要課題。除了飲食、運動、醫療科技,心理與社會因素也逐漸受到重視。流行病學研究就指出,長期穩定的人際連結,不僅能降低孤獨感,也有助於延緩老化。最近康乃爾大學證實,良好社交關係對老化與慢性發炎都有影響。所謂「心情好,人不老」複雜的生物學機制,以及社會連結如何影響大腦及免疫系統,逐漸被科學揭露。論文刊登於《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期刊。 繼續閱讀..

吃多了不只變胖!超加工食品讓身體「慢性發炎」跟抽菸一樣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17 日 8:2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食品科技

根據美國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查爾斯·施密特醫學院的最新研究,食用大量超加工食品(UPFs)的人,其體內的高敏感性 C 反應蛋白(hs-CRP)水準顯著提高,這是一種可靠的炎症指標,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預測因子。研究人員指出,對這些食品的依賴可能在長期健康影響上與抽菸相當。

繼續閱讀..

古人怎麼做出優格?科學家重現古法:用螞蟻發酵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16 日 17:15 | 分類 生物科技 , 食品科技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近日成功重現幾乎被遺忘的傳統優格製作法,這曾在巴爾幹半島和土耳其廣泛流傳,紅木蟻為關鍵。發表於 Cell Press 期刊《iScience》的突破性研究,跨國團隊證明螞蟻體內細菌、酸類和酵素能讓牛奶發酵,變成有獨特風味的優格,突顯重新發現傳統食品技術如何啟發現代食品科學,又能保存珍貴的文化遺產。 繼續閱讀..

AI 來救命!日本開發防熊 App,可將地圖染色預警「熊出沒」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16 日 14:30 | 分類 app , 數位內容 , 生物科技

在日本,隨著人與熊的衝突事件增加,科學家們正在開發一款利用人工智慧(AI)技術的應用程式,旨在幫助人們避免與熊相遇。這項研究由上智大學的應用資料科學研究所副教授深澤佑介(Yusuke Fukazawa)主導,他熱愛定向越野和健行,希望透過這項技術提升戶外活動的安全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