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環境科學

反聖嬰才來就走了,全球高溫將續飆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14 日 17:02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自然科學

去年高溫肆虐全球的聖嬰現象結束後,科學家看見為地球降溫的反聖嬰回歸,但反聖嬰不僅很晚才到,且來去匆匆,科學家宣布這次微弱的反聖嬰已結束,地球氣候模式進入難預測的中性區,地球將繼續籠罩在高溫之下,摩根士丹利報告預期世紀末前地球均溫至少上升 3°C。 繼續閱讀..

彭啓明:環境部與經濟部立場一致,均不鼓勵設置陸域風機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14 日 15:54 | 分類 環境科學 , 能源科技 , 風力

有兩家綠能業者規劃在台東設置 58 座陸域風機,引發關注。對此,環境部長彭啓明今天(14 日)表示,2023 年新的環評規定陸域風機距離民宅、建物 500 公尺以內必須實施環評,台灣地狹人稠,設置陸域風機必須非常謹慎,環境部與經濟部皆不鼓勵設置,陸域風機的環評案也都很難審查通過。 繼續閱讀..

撇除其他可能性,研究:只有隕石撞擊才能讓恐龍滅絕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10 日 15:06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自然科學

科學家認為,導致恐龍滅絕的原因是隕石撞地球,但也有一派說法是,隕石只是最後一根稻草,其實早在隕石撞擊之前,恐龍數量就已經大幅減少。然而最新科學家證據顯示,這種說法只是因為當時的化石紀錄不全,實際上恐龍的確是因為隕石撞擊而完全消失。 繼續閱讀..

1.3 億塊太空垃圾包圍地球,衝擊 GPS、氣候監測與全球安全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09 日 10:45 | 分類 低軌衛星 , 環境科學 , 航太科技

地球軌道正迅速被太空垃圾淹沒,天文學家與太空機構的擔憂已成現實。歐洲太空總署(ESA)指出,目前有超過 1.3 億塊、數以億計的人造碎片(多為廢棄衛星或火箭殘骸)高速環繞地球,每年至少導致一顆衛星因碰撞而被摧毀,且此數字預計將隨商業太空發射次數的激增而上升。 繼續閱讀..

施展「傳音入密」絕技!科學家打造任何環境只有你聽得到的傳聲系統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06 日 11:00 | 分類 尖端科技 , 環境科學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發表的音訊工程研究,賓州州立大學工程學院聲學教授 Yun Jing 帶領的團隊,成功打造出只有聆聽者可以聽到聲音的「可聆聽封閉音區」(audible enclaves),在其附近的其他人則完全聽不到,即使這些人同處車內等封閉空間,甚至直接站在音源前方也不會聽到聲音。  繼續閱讀..

韓國野火受災面積破紀錄,核電廠與電網進入緊急應對狀態,安東市空污達「極度危險」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29 日 0:00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韓國嶺南地區(영남)野火已延燒超過 8 天,成為當地歷來單一火災中造成人命與森林損失最嚴重的一次。截至 3 月 28 日凌晨 5 時,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중앙재난안전대책본부)公布的數據顯示,野火已造成 28 人喪生(慶尚北道 24 人、慶尚南道 4 人)、32 人受傷,受災面積則高達 47,858 公頃,相當於首爾市總面積的 79%,更是超越 2000 年東海岸野火(2.3 萬公頃),成為韓國有紀錄以來最嚴重的森林火災之一。 繼續閱讀..

陸地水快速蒸發中,《科學》:以後地球會和火星一樣乾燥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28 日 10:35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自然科學

不要以為水可以取之不盡,最新研究發現,地球陸地儲存的大量水快速耗盡。《科學》期刊研究發現全球暖化大幅減少世界各地土壤、湖泊、河流、雪和其他地方儲存的水量,將對農業和海平面上升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 繼續閱讀..

從小被餵食塑膠,海鳥大腦出現失智症特徵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27 日 11:56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自然科學

身體裡有塑膠會怎樣?目前研究還在起步階段,沒有足夠的時間觀察身體器官受到塑膠入侵後會出現的健康反應,但一項新研究從海鳥大腦中發現,吞食塑膠長大的幼鳥,已經出現「類似阿茲海默症」的大腦損傷與多種器官功能喪失的特徵,證實塑膠在生物體內積聚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繼續閱讀..

應付天災與人禍,歐盟要人民準備 72 小時維生物資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27 日 10:32 | 分類 環境科學 , 科技教育 , 科技生活

氣候變遷帶來的自然災難、流行病、極端政治興起導致的戰爭、網路攻擊等,各種破口都有可能摧毀人們生活。歐盟公布應急戰略指南,建議人民儲存足夠 72 小時的食物、水和必需品,提高對災難性洪水和火災、流行病和軍事襲擊的應對能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