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正在南極上空飛行、旨在檢測宇宙射線無線電波的科學氣球設備,近日卻從南極洲冰層下方檢測到異常無線電脈衝,可能暗示未知新型粒子或相互作用出現。 繼續閱讀..
異常無線電脈衝訊號自南極洲冰層下方冒出,科學家懷疑未知粒子作用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6 日 13:54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異常無線電脈衝訊號自南極洲冰層下方冒出,科學家懷疑未知粒子作用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6 日 13:54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一個正在南極上空飛行、旨在檢測宇宙射線無線電波的科學氣球設備,近日卻從南極洲冰層下方檢測到異常無線電脈衝,可能暗示未知新型粒子或相互作用出現。 繼續閱讀..
韋伯望遠鏡直接成像兩顆系外行星,一眼辨別處於不同成長階段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3 日 16:38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edit |
太陽系外有些星球的天空可能充滿沙粒。韋伯太空望遠鏡最近對類太陽恆星 YSES-1 系統內兩顆大型年幼行星進行直接成像,其中一顆行星大氣層充滿矽酸鹽沙雲,另一顆行星周圍則環繞著原始物質盤,未來可能孕育出衛星。 繼續閱讀..
太陽軌道載具首對太陽南極成像!揭露太陽磁場正一團亂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2 日 17:5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edit |
許多飛行器與望遠鏡都在注視太陽,然而觀測視角多侷限於黃道面內,太陽兩極地區通常成為觀測盲點。直到太陽軌道載具(SolO)發射,走了一條與以往飛行器不同的高傾角軌道,最近成為首個從黃道平面外對太陽兩極進行成像的飛行器,提供太陽混亂磁場罕見視角。 繼續閱讀..
發現破紀錄規模高能粒子雲結構,包裹整個巨型星系團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1 日 17:2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edit |
銀河系之上的大規模結構體無所不有,比如一個包圍巨大星系團 PLCK G287.0+32.9 cluster 的高能粒子雲,直徑便接近 2,000 萬光年,比整個銀河系還大 20 倍。 繼續閱讀..
太陽風暴使 Starlink 衛星壽命縮短,大量加速墜毀 |
作者 Cindy An|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1 日 11:00 | 分類 低軌衛星 , 自然科學 | edit |
太陽正處於極度活躍期,其影響正明顯衝擊著 SpaceX 龐大的星鏈(Starlink)衛星網。NASA 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NASA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與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研究團隊,在物理學家 Denny Oliveira 帶領下,分析了 523 顆自 2020 年至 2024 年間墜落地球的星鏈衛星數據,發現墜落現象與太陽活動高峰呈現直接相關性。 繼續閱讀..
瑞士科學團隊調查:即使氣候變化停止,40% 冰川仍將消失 |
作者 TechNews 編輯台|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0 日 15:45 | 分類 淨零減碳 ,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edit |
北極暖化加速,研究雲層為關鍵角色 |
作者 TechNews 編輯台|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0 日 14:20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edit |
科學家們最近發現,當前氣候模型在預測北極變暖方面存在額外因素,特別是在雲層的影響上。根據九州大學的研究,北極雲層在冬季的液態水含量被低估,這導致了先前一些未來暖化預測的不準確。北極地區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之一,但近幾十年來,這裡的氣溫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的三到四倍。目前的氣候模型一直難以解釋這種加速暖化的現象。 繼續閱讀..
計算 M87* 黑洞自旋與吸積率,旋轉速度達理論極限 80%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0 日 10:27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edit |
潛伏在 M87 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絕對是頭巨獸,也是事件視野望遠鏡第一個觀測目標。最近科學家使用事件視界望遠鏡圖像對黑洞進行新分析,進一步弄清楚 M87* 黑洞自旋以及它究竟吞噬多少材料。 繼續閱讀..
創新環保白蟻藥 bistrifluron,95% 消滅率並對人體無害 |
作者 TechNews 編輯台|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09 日 12:15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物科技 | edit |
一種新化學物質 bistrifluron 被發現能有效控制乾木白蟻的生長,這種化學物質透過干擾白蟻外骨骼中幾丁質的生成,阻止其蛻皮,最終導致死亡。根據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 Riverside)的研究,這種方法不僅對人體無害,還被認為是環保的,因為它不會對哺乳動物有害。研究顯示,bistrifluron 能夠殺死約 95% 的白蟻群體,這一成果在《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上發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