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新創

舊金山小心了!紐約市將成為 AI 創業新重鎮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1 日 11:15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新創

隨著科技創新不斷演進,紐約市正迅速崛起為人工智慧(AI)和科技創業的重鎮,逐漸與舊金山平起平坐。在最近的紐約科技週上,產業專家和創業者們共同發聲,強調紐約不僅準備參與 AI 競賽,也慢慢要開始追上舊金山──這個許多 AI 公司聚集的城市。 繼續閱讀..

以微笑曲線喻嘉義轉型科技大縣!施振榮:CAT 推文化與科技融合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0 日 11:14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數位內容 , 新創

宏碁創辦人暨文化科技發展協會理事長施振榮,近日率團參訪嘉義文化科技創新基地,以慣有的微笑曲線比喻,嘉義從農工大縣轉型科技大縣,一邊是科技、一邊是品牌,把技術留在嘉義,但製造可以在任何地方,並提出台灣貓 CAT 的概念,推動文化與科技的融合創新。

繼續閱讀..

語音 AI 革命,Google 前成員全新力作 Huxe 正式上線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06 日 14:15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新創

在科技界引起轟動的 NotebookLM 背後,幾位 Google 前員工最近成立了自己的 AI 語音新創公司Huxe,並首次推出了其產品。NotebookLM 因其能讓用戶創建 AI 生成的 Podcast 而廣受歡迎,甚至被稱為 Google 的 ChatGPT 時刻。這些創始成員,包括團隊負責人 Raiza Martin、設計師 Jason Spielman 和工程師 Stephen Hughes,發現許多人更容易透過語音學習,而非僅依賴文字。這促使他們在 2024 年 12 月離開 Google,開始了 Huxe 的創業之旅,並在此期間保持低調。 繼續閱讀..

Paradromics 初次人體實驗腦機介面,Neuralink 有新對手了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03 日 15:00 | 分類 新創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腦機介面新創公司 Paradromics 近日成功完成其首次人體植入實驗,成為繼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 Neuralink 之後、另一家達成此里程碑的企業。這項手術由密西根大學神經外科醫師 Matthew Willsey 博士主導,在一名接受癲癇治療手術的患者大腦中,植入了名為 Connexus 的微型裝置,並於約 10-15 分鐘後安全取出。 繼續閱讀..

日本 AI 新創 EdgeCortix 進駐國防科技領域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28 日 15: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半導體 , 新創

日本東京的 AI 晶片新創 EdgeCortix 正受關注,因致力推動日本半導體國防應用發展。最近獲美國國防部相關合約,本週又獲 30 億日圓(約 2,100 萬美元)政府補助,開發效能高 AI 晶片,目標 2027 年商業化。創辦人 Sakyasingha Dasgupta 表示,合約可能使公司營收今年翻倍成長。 繼續閱讀..

AI 新創 SpAItial 獲千萬美元資金,打造文字生成 3D 世界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28 日 12:15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新創

在人工智慧領域,歐洲頂尖學者馬提亞斯·尼斯納(Matthias Niessner,首圖右 2)最近創立了一家名為 SpAItial 的新創公司,並成功募得 1,300 萬美元的種子資金,這一金額在歐洲新創企業中相當罕見。尼斯納曾是慕尼黑工業大學視覺運算與人工智慧實驗室的教授,這次他選擇創業,專注於開發能夠從文本提示生成完整、連貫的 3D 線上環境的基礎模型。 繼續閱讀..

奧義智慧再獲 1.36 億元增資,全力推進台灣 IPO 與日本布局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28 日 10:23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新創 , 資訊安全

英屬開曼群島賽博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日宣布完成新台幣 1.36 億元現金增資,由祺富資本領投,華威國際集團旗下之華曜卓越成長型基金,及北科之星、北科之星貳、指南之星、政大之星、台科之星等五檔校友創投基金共同參與本輪投資。

繼續閱讀..

AI 創業者看過來,Meta 高層點出三大成功關鍵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26 日 15:15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Meta , 新創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人工智慧(AI)領域,創業者面臨著如何有效銷售其 AI 產品的挑戰。Meta 的產品管理負責人 Mahesh Chayel 自 2018 年以來一直在指導新創企業,特別是在企業和 AI 領域。他強調,創業者需要專注於三個關鍵步驟,以成功銷售他們的AI產品。 繼續閱讀..

菜鳥崩潰!矽谷徵才不要「可塑性」?新世代突圍 AI 時代的生存攻略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25 日 11: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人力資源 , 新創

從前矽谷「崇拜青年」,相信年輕人具備潛力且充滿幹勁,應屆畢業生在科技業的人力市場上擁有相當多的機會和選擇。然而根據創投公司 SignalFire 最新發表的《2025 人才報告》(暫譯,原文為 The SignalFire State of Talent Report – 2025),過去的「青年神話」正逐漸因 AI 技術褪色。報告指出,大型科技公司的應屆畢業生錄取率從疫情前的 15% 掉到如今的 7%,新創公司甚至不到 6%。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