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天文學家認為來自銀河系中心的神祕伽馬射線源自暗物質,現在澳洲國立大學(ANU)的研究團隊找到新解釋。 繼續閱讀..
旋轉的恆星為銀河系中心的奇怪訊號提供新線索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06 日 8:45 | 分類 天文 |
旋轉的恆星為銀河系中心的奇怪訊號提供新線索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06 日 8:45 | 分類 天文 | edit |
以往天文學家認為來自銀河系中心的神祕伽馬射線源自暗物質,現在澳洲國立大學(ANU)的研究團隊找到新解釋。 繼續閱讀..
銀河中心有片巨大屏障區,積極阻擋宇宙射線穿透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11 月 20 日 9:11 | 分類 天文 | edit |
銀河系中心籠罩著無數謎團,比如出了地球後無所不在的宇宙射線,在銀河中心卻有一片神秘屏障區可阻絕宇宙射線穿透。由於該地區之外的宇宙射線恢復正常密度,因此科學家懷疑,這片屏障正與某種東西(可能是強大磁場)重疊,從而阻止了射線進入。 繼續閱讀..
高能宇宙射線來源,更加確定為超新星殘骸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08 月 31 日 9:06 | 分類 天文 | edit |
大約 100 年前,天文學家開始意識到有些輻射不是來自銀河系內,並最終帶來了高能宇宙射線、高能質子、從原子核中剝離並被加速至相對論速度的電子等新發現。隨著觀測技術進步,科學家開始推測高能宇宙射線可能來自超新星殘骸,現在一篇新研究首次量化了超新星殘骸產生宇宙射線的數量,朝著準確定位宇宙射線來源邁出重要一步。 繼續閱讀..
檢測地球後院的伽瑪射線暴餘輝,高能光子能量達 3.3 TeV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06 月 04 日 14:37 | 分類 天文 | edit |
當 1 顆大質量恆星塌縮或 2 顆中子星碰撞時會釋出高能伽馬射線暴,典型的長伽馬射線暴距離我們非常遠,最遠紀錄甚至在 100 億光年外,然而天文學家曾在距離地球僅 10 億光年處發現伽馬射線暴,彷彿坐在前排觀賞這場爆發。現在一個團隊分析這場伽馬暴餘輝表明,其光譜能量分布高達 3.3 TeV,這幾乎是可見光光子能量的 1 兆倍。 繼續閱讀..
木星或許能成為暗物質探測器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1 年 04 月 15 日 8:30 | 分類 天文 | edit |
暗物質可說是目前物理學最大謎團之一,能以重力將星系聚在一起,卻似乎沒有電磁力與正常物質相互作用。 繼續閱讀..
探測到迄今最高能伽馬射線,能量破紀錄翻倍達 955 TeV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04 月 09 日 14:49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航太科技 | edit |
銀河系中某個物體正在產生無法解釋的爆發,能量比地球上任何人造粒子加速器還要強上百倍。位於西藏的 ASgamma 實驗設備近日探測到迄今為止最高能伽馬射線,能量達 957 TeV,已接近下一領域 PeVatron 天體發出的 PeV 能量範圍。 繼續閱讀..
發現奇特的微類星體與氣體雲,相距上百光年卻「同步共鳴」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26 日 16:59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宇宙中彼此距離 100 光年的一團氣體雲與一個黑洞,兩者應該是陌路人,現在科學家卻眼尖地發現它們正在「共鳴」,產生相同節奏的脈動。 繼續閱讀..
IceCube 公布首度搜尋太陽大氣微中子的結果是:還沒找到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0 年 02 月 03 日 9:00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edit |
位在南極大陸的冰塊微中子天文台(或譯冰立方微中子天文台,IceCube)是第一個搜尋太陽大氣微中子(atmospheric neutrino)的觀測站,這對了解太陽磁場及宇宙線(cosmic ray)如何在內太陽系穿梭有很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提供有關太陽暗物質研究的訊息。經過 7 年奮鬥,IceCube 研究人員仍沒有偵測到任何太陽大氣微中子,不過還是可藉此設定太陽大氣微中子通量的上限,未來能朝此方向繼續研究。 繼續閱讀..
蟹狀星雲伽馬射線直撞地球,能量達大型強子對撞機 10 倍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08 月 01 日 14:33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航太科技 | edit |
6,500 光年外,蟹狀星雲充滿活力的高能伽馬射線甫穿越漫漫長路,正面擊中了地球,天文學家計算出射線能量高達 100 TeV,是至今伽馬射線的最高紀錄。 繼續閱讀..
更高效的太空有機太陽能電池,可承受高能輻射轟炸 10 年以上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07 月 24 日 13:49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 edit |
從第一顆衛星電池只維持 20 幾天壽命、到現在俄羅斯科學家開發出基於高分子化合物的太空有機太陽能電池,將能承受大於 6,000 Gy 的伽馬輻射量,有機會在低地軌道上存活 10 年或更長時間。 繼續閱讀..
成謎半世紀,新模型同時解釋宇宙 3 種極端粒子的來源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8 年 01 月 25 日 12:13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 edit |
超高能宇宙射線、高能微中子和高能伽馬射線的起源是宇宙物理學的最大奧祕,現在,有個全新模型可同時解釋這 3 種擁有極端能量的粒子可能都來自同一地方:由強壯的超大質量黑洞噴流加速產生。 繼續閱讀..
日本科學家找到證據,強大閃電會在空中觸發核反應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7 年 11 月 25 日 10:02 | 分類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edit |
做為地球上最有活力及神秘的自然現象之一,閃電形成過程還是個謎團,過去科學家知道閃電會產生伽瑪射線(光的最高能量形式),並預言這些高能輻射會引起核反應,但這種現象未曾得到明確觀測過。直到最近,日本京都大學團隊找到了強力證據,表明閃電如果夠強大,將能在空中引發光核反應,也就是核分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