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端黑色素癌難發現又難治!國衛院發現新穎標記與標靶 作者 姚 惠茹|發布日期 2023 年 10 月 20 日 14:53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肢端黑色素癌是一種惡性皮膚癌,主要發生在手掌、腳底、手足指甲床等區域,常發生於亞洲人、拉丁美洲人、非洲人等非白人族裔中,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助研究員沈哲宏領導團隊與高雄醫學大學及日本九州大學合作,進行跨國肢端黑色素癌研究,發現新穎肢端黑色素癌分子標記與標靶。 繼續閱讀..
登革熱未達高峰期已有 8 千例!國衛院「無人履帶車」下水道滅蚊 作者 姚 惠茹|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18 日 11:53 | 分類 無人機 , 環境科學 , 生物科技 | edit 台灣處於亞熱帶氣候區,每年 10 月是登革熱的高峰期,但今年未達高峰期,已累計達 8 千例,因此國衛院今日發表「無人履帶車」,利用改裝的無人地面車輛系統調查高雄市下水道斑蚊生態,並以殺蟲劑噴灑或用高溫水槍沖洗有斑蚊出現蹤跡的溝渠,證實能有效降低病媒蚊孳生。 繼續閱讀..
為何癌細胞不怕酸中毒?國衛院發現酸性微環境壓力機轉 作者 姚 惠茹|發布日期 2022 年 12 月 19 日 11:17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癌細胞因為失控快速增生,血液的供應往往跟不上腫瘤擴增速度,因此癌細胞經常處於缺氧與養分不足等多重壓力環境中,國衛院癌症研究所、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以及清大生命科學院研究發現,當癌細胞長期處於酸化微環境壓力中,能發展出一套極為獨特而緩慢的可逆性適應機轉。 繼續閱讀..
台灣孕婦睡不好!國衛院研究揭「孕初期」用安眠藥頻率高 作者 姚 惠茹|發布日期 2022 年 10 月 31 日 11:37 | 分類 生物科技 , 科技生活 , 醫療科技 | edit 懷孕過程中受到荷爾蒙的改變,經常會使孕婦的睡眠品質下降,但若要選擇使用鎮靜安眠藥,又怕影響胎兒的發育,國衛院今日發表研究成果,發現台灣孕婦使用鎮靜安眠藥比例逐年下降,但在懷孕第一期(孕期第一到第三個月)使用頻率最高,藉此了解睡眠障礙治療藥物的使用趨勢。 繼續閱讀..
促進巨噬細胞吞噬腫瘤!國衛院研發新式廣效癌症免疫治療候選藥物 作者 姚 惠茹|發布日期 2022 年 09 月 26 日 11:29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癌症盤據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已 40 年,傳統手術治療僅能治療罹患局部腫瘤的病人,化學療法和放射線療法附帶許多不良副作用,癌細胞因持續基因突變產生抗藥性,國衛院今日發表新式廣效癌症免疫治療候選藥物,增強巨噬細胞對癌細胞的吞噬作用,進而達到治療癌症的效果。 繼續閱讀..
聚焦藥品疫苗、核酸藥物!工研院聯手國衛院再創下個高值產業 作者 姚 惠茹|發布日期 2022 年 09 月 20 日 11:28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工研院與國衛院今日舉辦「科技健康永續共好」締約儀式,雙方針對生技醫療領域,從「跨部會科研整合交流平台」、「兩院跨域研發」、「智權布局及產業化」、「人才交流」四大面向,聚焦藥品疫苗與生技藥物製造、核酸藥物、再生醫學、健康數據模型等十大研發議題合作。 繼續閱讀..
國衛院發現維生素 D 是雙面刃!老年人長期服用恐增失智症風險 作者 姚 惠茹|發布日期 2022 年 08 月 29 日 12:44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維生素 D 過去研究在神經系統中,具有保護及滋養神經細胞的功能,有助於增生神經傳導路徑,促進腦部健康,因此缺乏維生素 D 與阿茲海默症和其他失智症存在明顯的關聯性,但兩者的因果關係目前尚不清楚,然而目前沒有治療失智症的有效藥物,年長者藉由補充維生素 D 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繼續閱讀..
耀登上半年每股賺 1.43 元!攜手國衛院搶醫材測試商機 作者 姚 惠茹|發布日期 2022 年 08 月 10 日 17:34 | 分類 材料、設備 , 生物科技 , 財報 | edit 射頻暨測試廠耀登科技今日公吿上半年合併營收 7.66 億元,年增 10.19%;稅後淨利 6683.5 萬元,每股稅後盈餘(EPS)1.43 元,年增 4.38%,同步公告 7 月營收 1.52 億元,年增 22.2%,並宣布攜手國衛院,建立醫材認證所需的產品磁振相容性測試資料,搶攻數百億的植入式醫材商機。 繼續閱讀..
有利藥物、疫苗研發!國衛院發現新冠病毒「快速感染新機制」 作者 姚 惠茹|發布日期 2022 年 08 月 10 日 12:5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全球爆發新冠疫情以來,造成 5.8 億人感染、超過 600 萬人死亡,國衛院今日宣布,運用活體新冠病毒小鼠實驗證實,感染機制是新冠病毒可大幅感染的關鍵,也是新冠疫苗造成副作用的機制,期待透過進一步解開疾病致病機制,進而幫助治療藥物與疫苗的研發與篩選。 繼續閱讀..
擴大智慧醫療研發量能!國衛院攜手華碩推動「AI 生醫加速器」 作者 姚 惠茹|發布日期 2022 年 07 月 29 日 11:08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國衛院今日攜手華碩舉辦簽約儀式,雙方共同推動「AI 生醫加速器」,並與 NVIDIA 共同打造台灣首座生醫專用「AI 超級電腦」,應用精準健康、疫苗開發與新藥研究等國家級任務所需的超高速運算,目標在研發新穎資料科學技術。 繼續閱讀..
國衛院研發抗癌新藥!兼具抑制癌細胞、活化免疫細胞 作者 姚 惠茹|發布日期 2022 年 07 月 18 日 15:35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國衛院今日發表癌症新藥「BPR5K230」,克服專一激酶抗癌藥物的抗藥性問題,並激活免疫反應打擊癌細胞,主要應用在治療困難的三陰性乳癌、肝癌與非小細胞肺癌,目前已申請專利保護,研究團隊期許 2 年內進入臨床試驗。 繼續閱讀..
抑制癌症轉移新標的!國衛院發現 KDM4C 可調節糖解作用 作者 姚 惠茹|發布日期 2022 年 07 月 11 日 11:5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癌症轉移可說是癌症治療最棘手的問題,同時也是癌症患者的主要死因,而酸化的環境有利於癌症轉移,癌細胞為了快速分裂,常利用步驟較少產能效率較低的無氧糖解快速產生能量,而非步驟較複雜,但產生能量較多的有氧糖解,這種特殊代謝現象稱為瓦氏效應(Warburg effect)。 繼續閱讀..
「海扶刀」術前評估!國衛院研發肝腫瘤熱消融高效能運算模擬 作者 姚 惠茹|發布日期 2022 年 06 月 20 日 12:03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癌症名列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超過 40 年,各類實體腫瘤常見的治療方法為「外科切除手術」,輔以放射線治療或化學藥物治療,而近年非侵入高能聚焦超音波消融術(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ablation,HIFU ablation),又稱「海扶刀」,提供無法承受麻醉開刀手術風險的病患,另一種治療選擇,然而仍有長時間手術造成皮膚、肌肉骨骼乃至臟器燒傷的風險。 繼續閱讀..
國衛院推動癌症精準醫療!台灣禮來加入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 作者 姚 惠茹|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09 日 14:32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國衛院與台灣禮來今日簽訂合作協議,台灣禮來將加入國衛院的「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共同推動個人化精準醫療,為癌症患者找出最理想的治療方式,並拓展國家級健康醫療基因資料庫,強化真實世界數據用在精準治療的評估。 繼續閱讀..
改善發炎性腸道疾病!國衛院發現全新腸道菌株平衡機制 作者 姚 惠茹|發布日期 2022 年 04 月 11 日 12:06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發炎性腸道疾病常導致患者反覆腹瀉、腹痛,甚至是腸子穿孔、破裂或癌化,目前無根治療法,國衛院今日發表最新研究,發現全新的腸道菌株「NHRI-C1-K-H-1-87」,可望運用在改善腸漏症(leaky gut)及腸道發炎相關疾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Cell》系列國際知名期刊《Cell Reports》。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