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恆星形成

早期宇宙的行星形成盤壽命更長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12 月 22 日 0:00 | 分類 天文

韋伯太空望遠鏡新數據挑戰對早期宇宙行星形成的理解,證實 20 多年前哈伯具爭議性的發現。2003 年哈伯發現一顆非常古老的恆星周圍有一顆巨大行星,這恆星幾乎和宇宙一樣老。這表示宇宙還非常年輕時就有行星形成,這些行星在年輕盤狀結構有足夠時間形成,且長得比木星還大。但那時恆星只含少量重元素,而重元素是構成行星的材料,所以當時巨大行星要如何形成? 繼續閱讀..

在星際雲發現太空第三大複雜碳基分子,有助揭開太陽系如何形成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10 月 28 日 12:09 | 分類 天文

太空應該存在大量碳,令人驚訝的是不太容易找到它們。最近,天文學家宣布於一片星際雲發現複雜碳分子「芘 (Pyrene)」,由於該星際雲類似形成太陽系的塵埃氣體雲,新發現可能表明此類分子是太陽系大量碳分子來源,重塑我們對宇宙碳分布與行星形成理解。 繼續閱讀..

宇宙魔幻傑作!韋伯太空望遠鏡一次揭開 19 個螺旋星系複雜結構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01 月 31 日 15:07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由大量氣體、塵埃、恆星與行星等組成的星系核心相當明亮,難以一窺其奧祕,但對韋伯太空望遠鏡來說只是小菜一碟。最近,韋伯望遠鏡便一次性釋出 19 個類銀河系的螺旋星系正面新影像,提供更多螺旋星系如何形成之答案。 繼續閱讀..

承受多顆大質量恆星輻射轟炸的原行星盤,也有機會孕育岩石行星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12 月 05 日 17:06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為深入了解宇宙環境如何造就不同類型系外行星,韋伯太空望遠鏡研究了龍蝦星雲(NGC 6357)內其中一個原行星盤,發現通常在低質量恆星形成區域圓盤中發現的岩石行星,也能在比想像中更嚴苛的大質量恆星形成區域附近圓盤誕生。 繼續閱讀..

太陽系短壽命放射性核素來源奧祕,一連串超新星爆炸提供養分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08 月 17 日 13:35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在蛇夫座活躍恆星形成區域出現的一連串超新星爆炸事件,為太陽系如何富含短壽命放射性同位素的謎團提供新見解,也帶我們看到恆星令人驚歎的生死循環:太陽系的誕生來自其他恆星的死亡;太陽死亡之後,也會成為下一代新生恆星的養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