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一直想知道人類壽命的極限在哪,日前新研究發現,人類身體在保固期過後就無法正常運作,人類可能已到壽命極限,應該更專注健康地長壽,而不是賴活到 120 歲。最近《自然》期刊研究發現,維持健康長壽的方法之一,就是少吃一點。 繼續閱讀..
想要健康長壽,《自然》:吃少一點有用但關鍵仍是基因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4 年 10 月 18 日 10:42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Nature》子刊:科學家能遠端控制老鼠社交,無線顱內植入物厚度僅半公釐 |
作者 雷峰網|發布日期 2021 年 05 月 18 日 8: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edit |
科學家常關注某話題:「其他動物能否溝通?動物的社交方式是怎樣?」 繼續閱讀..
比爾蓋茲掏 4 千萬美元投資農業科學,培育歐、非結合的超級乳牛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8 年 01 月 30 日 17:27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食品科技 | edit |
所有人對牛奶一定都不陌生,但不同品種的乳牛其實產奶量差異頗大,微軟帝國創辦人比爾‧蓋茲最近宣布對非營利組織全球家畜獸醫學聯盟(GALVmed)投資 4,0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1.7 億元),希望協助遺傳學家培育出產奶量提高 4 倍的「超級乳牛」,此舉預估能改善非洲農民以畜牧維生的貧困生活。 繼續閱讀..
社會結構發揮「潛威力」,你和朋友的基因比陌生人還要相似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8 年 01 月 22 日 18:3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職場 | edit |
過去有科學證據表明你會到哪裡上學,基因在冥冥之中起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力;現在來自史丹佛大學、杜克大學、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團隊指出,社會結構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不過這些發現雖然確實指出遺傳與社會行為的相互影響性,但研究不是決定性的,你可不能因此責怪你或你朋友的基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