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型極光出現之前,通常會先有另一種稱為「極光項鍊」的特殊極光出現,但科學家不清楚這是發生在副磁暴之前的現象、還是由地球大氣干擾引起。現在結合 NASA 西彌斯(THEMIS)衛星系統的觀測數據與電腦模型,科學家能確認極光項鍊是引發副磁暴的前奏。 繼續閱讀..
特殊極光類型像珍珠項鍊,確認屬於副磁暴一環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18 日 17:44 | 分類 自然科學 |
特殊極光類型像珍珠項鍊,確認屬於副磁暴一環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18 日 17:44 | 分類 自然科學 | edit |
在大型極光出現之前,通常會先有另一種稱為「極光項鍊」的特殊極光出現,但科學家不清楚這是發生在副磁暴之前的現象、還是由地球大氣干擾引起。現在結合 NASA 西彌斯(THEMIS)衛星系統的觀測數據與電腦模型,科學家能確認極光項鍊是引發副磁暴的前奏。 繼續閱讀..
借鏡火星電離層觀測結果,解決地球大氣電漿如何干擾無線電通訊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2 月 06 日 15:21 | 分類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edit |
電台出現雜訊或被其他電台訊號覆蓋,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大氣電離層中的電漿干擾。現在科學家正在透過研究火星電離層,試圖理解地球大氣中的濃縮電漿雲如何干擾無線電通訊。 繼續閱讀..
簡單添加硼粉,能讓托卡馬克核融合裝置更安全穩定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30 日 18:26 | 分類 尖端科技 , 材料 , 核能 | edit |
核融合是太陽及宇宙中所有恆星能量的來源,穩定時幾乎可無限提供能量,因此科學家一直嘗試在地球上複製核融合反應,希望能獲取用之不竭的電力供應。最近科學家找到一種能讓核融合實驗裝置「托卡馬克」更加穩定的方法──只需要往電漿中添入惰性硼粉。 繼續閱讀..
捨棄龐大昂貴磁場線圈,更便宜與高效的電漿穩定方法捲土重來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19 年 04 月 19 日 7:45 | 分類 尖端科技 , 核能 , 能源科技 | edit |
若要控制核融合反應爐中的電漿,通常科學家都會打造既昂貴又龐大的磁場線圈,研發不易成本又高,但現在美國華盛頓大學科學家已透過電漿的自束效應 Z-pinch,成功運用電磁力壓縮流動的電漿,並已測量到穩定的核融合反應。
為什麼微波葡萄會爆火花?物理學家終於確認其中機制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02 月 25 日 9:56 | 分類 科技趣聞 , 網路趣聞 , 自然科學 | edit |
避免核融合反應爐過熱,美科學家讓電漿由內而外降溫 |
作者 EnergyTrend|發布日期 2018 年 11 月 12 日 8:30 | 分類 核能 , 能源科技 | edit |
為了在地球上打造出可與太陽媲美的能量場,科學家孜孜不倦地研發核融合技術,近期美國科學家便研發出新型電漿冷卻方式、讓反應爐「由內而外」降溫,有助於減少電漿破裂(plasma disruption)與反應爐過熱的風險。 繼續閱讀..
MIT 研發新型核融合結構,拆解式反應爐有助系統散熱 |
作者 EnergyTrend|發布日期 2018 年 10 月 23 日 8:45 | 分類 尖端科技 , 能源科技 | edit |
美國麻省理工研發核融合不遺餘力,除了與私人企業 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研發核融合技術之外,現在又提出全新核融合反應爐設計,新結構可打開內部腔室替換重要零件,將有助於提升反應爐散熱系統,進而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繼續閱讀..
深度學習助核融合一臂之力,可預測電漿反應提升穩定性 |
作者 EnergyTrend|發布日期 2018 年 08 月 31 日 8: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尖端科技 , 核能 | edit |
為了讓科學家實現核融核發電夢想、在地球上打造像太陽的能量場,美國能源部普林斯頓電漿物理實驗室(PPPL)與普林斯頓大學透過人工智慧系統,利用深度學習預測與分析電漿行為、避免核融合設備受到損壞,進一步加速核融合進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