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一種處於垂死邊緣、極為罕見的星系,被稱為「冷類星體」,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對星系死亡的理解。 繼續閱讀..
發現罕見的「冷類星體」階段,銀河系死亡面貌改寫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06 月 17 日 13:17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發現罕見的「冷類星體」階段,銀河系死亡面貌改寫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06 月 17 日 13:17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edit |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一種處於垂死邊緣、極為罕見的星系,被稱為「冷類星體」,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對星系死亡的理解。 繼續閱讀..
觀測天鵝座 A 星系超大質量黑洞,證實黑洞外圍還有「甜甜圈」結構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04 月 08 日 18:21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自然科學 | edit |
黑洞的「統一模型」指出,黑洞外圍有一個甜甜圈狀結構(不是吸積盤)存在,但我們未曾見過,直到最近,天文學家終於在天鵝座 A(Cygnus A)的黑洞周圍首次觀測到。證實這個甜甜圈圓環的存在可以幫助解釋:為什麼黑洞在不同觀察角度下有各種不同的特徵與名稱,比如類星體、耀變體、西佛星系等。 繼續閱讀..
早期宇宙更多質量巨獸現身,科學家一舉找出 83 個超大質量黑洞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03 月 15 日 18:17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自然科學 | edit |
包括台灣、日本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科學家在內的國際團隊,於早期宇宙曠野中一舉發現 83 個超大質量黑洞,讓我們對早期宇宙的運作機制更加困惑。 繼續閱讀..
類星體成為測量宇宙膨脹用的最新標準燭光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19 年 02 月 09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天文學家分析歐洲太空總署(ESA)XMM-Newton 太空望遠鏡的大量遙遠活躍星系(active galaxy)觀測資料,以探究宇宙歷史中,發現更多關於宇宙標準模型(standard model of cosmology)所預測的宇宙膨脹初期狀況。 繼續閱讀..
發現史上最明亮類星體,亮度達太陽 600 兆倍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01 月 17 日 18:20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自然科學 | edit |
在我們眼裡,天空最亮的物體非太陽莫屬,但若與宇宙的類星體相比,太陽就像一顆 10W 燈泡。現在,天文學家已發現迄今最明亮、最刺眼的類星體 J043947.08+163415.7,光度達太陽 600 兆倍,它的存在劃亮了早期宇宙的黑暗時期。 繼續閱讀..
宇宙最明亮星系如何坐上第一寶座?研究:蠶食了三個鄰居星系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8 年 11 月 20 日 12:54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W2246-0526 星系是目前可觀測宇宙中最明亮的星系,起因於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吞噬大量物質輻射能量。但天文學家現在卻發現它並不是「白手起家」──而是蠶食鯨吞附近 3 個鄰居星系的物質,才使得自己變成全宇宙最明亮的星系。 繼續閱讀..
朦朧中亮光乍現,天文學家發現早期宇宙最明亮天體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8 年 07 月 11 日 12:33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航太科技 | edit |
在距離地球 130 億光年處,天文學家發現了早期宇宙中迄今為止最明亮的天體 PSO J352.4034-15.3373,比目前最高紀錄的無線電類星體還要亮 10 倍。 繼續閱讀..
發現至今最古老的超大質量黑洞,科學家:有未知機制參與形成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7 年 12 月 08 日 12:02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 edit |
當宇宙的年紀還只是個蹣跚學步的小孩時,天文學家卻發現了一個不該存在的超大質量黑洞成形!這可能會挑戰我們對早期宇宙和黑洞形成的理解,至少科學家目前相信其中一定還有個未知機制參與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