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與行星磁場的拔河比賽,木星、土星和天王星對太陽活動的反應比科學家預期的還活躍。木星反應更有趣,每月會遭遇數次太陽風猛烈衝擊,壓縮磁層,形成溫度超過 500°C 的巨大高溫區域。 繼續閱讀..
太陽風頻繁擠壓木星磁場,引爆高溫熱浪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14 日 21:56 | 分類 天文 |
太陽風頻繁擠壓木星磁場,引爆高溫熱浪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14 日 21:56 | 分類 天文 | edit |
太陽與行星磁場的拔河比賽,木星、土星和天王星對太陽活動的反應比科學家預期的還活躍。木星反應更有趣,每月會遭遇數次太陽風猛烈衝擊,壓縮磁層,形成溫度超過 500°C 的巨大高溫區域。 繼續閱讀..
地球不是宜居星球,研究計算哺乳動物滅絕時間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20 日 10:57 | 分類 自然科學 | edit |
地球不是一直都是宜居星球,首先氧氣肯定會耗盡,科學家預測,未來大氣層將恢復到富含甲烷、氧氣含量低的大氣層。另一研究預測氧氣耗盡之前就會滅絕,原因是地球遲早有一天會再度形成終極盤古大陸,到時哺乳動物滅絕的時間可能更早。 繼續閱讀..
視覺聽覺雙享受,太陽閃焰耀斑三年紀錄大放送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1 月 12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下方影片呈現歐洲太空總署(ESA)主導的「太陽軌道衛星」(Solar Orbiter)三年來記錄近距離影像與太陽閃焰耀斑數據。 繼續閱讀..
史上最接近太陽的飛越,NASA 帕克探測器平安夜離太陽僅 610 萬公里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4 年 12 月 26 日 14:01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聖誕節前夕,NASA 帕克太陽探測器比任何人造物體都更接近太陽,來到離太陽表面僅 610 萬公里範圍,創下歷史上離太陽最近的人造物體新紀錄。 繼續閱讀..
太陽是否隱藏力量?調查:類太陽恆星平均每百年產生一次超級耀斑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4 年 12 月 13 日 16:42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今年早些時候,地球經歷 2 次太陽爆發引起的地磁風暴,對太空衛星、地面通訊系統產生影響,現在一項針對 56,000 顆類太陽恆星的新調查表明,類太陽恆星釋放比普通耀斑威力強數千倍的超級耀斑可能比想像還頻繁,約每個世紀一次。 繼續閱讀..
NASA 宣布正式進入太陽極大期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4 年 10 月 25 日 8:20 | 分類 天文 | edit |
美國太空總署(NASA)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15 日宣布,太陽進入 11 年週期極大期,可能持續至明年。儘管如此,太陽活動確切高峰月尚需數月甚至數年後才能確定,這需持續資料統計,特別是太陽活動明顯減弱時,才能準確辨識巔峰。
為什麼太陽日冕比表面熱 200 倍?科學家發現反射電漿波是主因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4 年 10 月 15 日 12:58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我們的太陽有個神祕現象,即太陽表面溫度約 5,500℃,外層大氣(日冕)溫度卻高達 100 萬℃,比表面熱 200 倍,科學家百思不解為何遠離太陽溫度反而升高,直到最近美國普林斯頓電漿物理實驗室團隊取得重大發現,確定反射電漿波是導致日冕升溫的原因。 繼續閱讀..
強烈磁暴來襲晚間 11 時起影響 54 小時,干擾衛星定位、高頻無線電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24 年 10 月 10 日 15:05 | 分類 自然科學 | edit |
中央氣象署今天發布磁暴特報,預期行星際環境條件變化劇增,可能短暫達到強烈磁暴等級;地磁擾動將明顯增強,預估台灣於今天晚間 11 時發生,並持續影響約 54 小時。
比太陽大 75 倍的氣泡在遙遠恆星表面沸騰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4 年 09 月 19 日 7:30 | 分類 天文 | edit |
距離我們 180 光年的一顆恆星,天文學家拍到恆星表面變化影像,是由恆星內部持續熱對流產生。
太陽極小期之謎也許能隨克卜勒觀測解開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4 年 08 月 04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望遠鏡發明前,針孔成像最早記錄於《墨子‧經說》:「景,光之與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於上;首蔽上光,故成景於下。在遠近有端與於光,故景庫內也。」不僅說明墨子了解針孔成像原理,也知曉成像會上下顛倒,暗箱一詞則是克卜勒先使用的詞彙,也是針孔成像應用。 繼續閱讀..
第 20 次近距離飛掠太陽,帕克太陽探測器時速達 63 萬公里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4 年 07 月 09 日 12:58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人造探測器與太陽距離再次刷新紀錄,NASA 帕克太陽探測器餘 6 月 30 日完成第 20 次近距離接近太陽,離太陽表面僅 726 萬公里。 繼續閱讀..
200 萬年前太陽穿越冰冷星際雲,或是地球進入冰河時期成因之一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4 年 06 月 11 日 17:53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太陽領著整個太陽系繞銀河系中心公轉,途中偶爾路過一些星際介質,最近研究人員便提出,200 萬年前太陽因曾穿越一片冰冷星際雲,導致地球短暫脫離太陽圈保護、損失來自太陽的熱量,從而進入冰河時期。 繼續閱讀..
解開太陽磁場起源,僅始於恆星最外層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4 年 05 月 23 日 13:12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自天文學家開始研究太陽磁場以來,其起源點一直籠罩在迷霧中,這個謎團最近有了重大進展。新研究發現,太陽磁場起源並不像過去認為位於太陽深處,而是源自太陽表面最外層電漿不穩定性,深度僅 32,000 公里。 繼續閱讀..
太陽看起來毛茸茸?ESA 太陽軌道載具拍到難以置信的影像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4 年 05 月 11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你一定看過太陽,但應該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太陽,這是歐洲太空總署(ESA)太陽軌道載具(Solar Orbiter,SolO)近期拍攝影像,太陽竟然毛茸茸的。羽狀結構是太陽低層大氣電漿形成,當太陽過渡到更熱的外層日冕,電漿體會沿著磁力線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