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太陽光電

屋頂增設太陽光電:經濟部草案訂罰則,管委會負「這些責任」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11 月 06 日 7:50 | 分類 太陽能 , 科技政策 , 能源科技

為推動再生能源轉型、邁向淨零建築,未來新建物強制裝設太陽光電,惟太陽能板的管理維護權責與回收,向為市場爭議。經濟部現擬修法,明定建物所有人及管理人的維護管理責任,並增訂「強制拆除」條款,違者最高可罰 150 萬元,包括現有地面型及屋頂型、約上萬家大型及家戶型案場皆適用,預估將增加新建案管委會及住戶的管理成本。

繼續閱讀..

國內大型案場推動不易,太陽能業放眼海外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10 月 16 日 14:00 | 分類 國際貿易 , 太陽能 , 能源科技

國內太陽能地面型案場推動不易,連年目標無法達成,除了疫情期間施工停擺、2023 年遇到總統大選選前一年申請不易、2024 年選後也因新舊政府交接仍未見太大進展,太陽能業者無論製造廠商或 EPC 施工業者受牽制,尋找自我利基布局海外市場,以免坐困愁城。 繼續閱讀..

熱浪不斷 7/22 用電創歷史次高,史上十大用電量都在今年 7 月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07 月 23 日 13:00 | 分類 環境科學 , 能源科技

隨著夏季高溫不斷,22 日台灣用電量再度衝高。台電指出,22 日尖峰用電量出現在下午 1 時 36 分,達到 4,119.1 萬瓩,創下歷史次高,僅次於 19 日的 4,132 萬瓩。22 日雖然有林口一號機、大潭電廠機組故障,不過白天備轉容量率仍有 13.94%,亮出供電充裕綠燈。 繼續閱讀..

【COMPUTEX 2024】電力需求年年攀升,淨零碳排之路該怎麼走?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05 月 16 日 8:30 | 分類 太陽能 , 淨零減碳 , 能源科技

淨零碳排與生成式 AI 為近年兩大議題,長期來看全球電力增長趨勢無庸置疑,如何低碳、甚至零碳滿足日漸攀升的用電需求,已經成各國與各大企業的挑戰。根據國際能源署(IEA)資料,全球資料中心的總用電量將在 2026 年超過 1,000 TWh,相當於日本全國的一年用電量總和;再加上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長期趨勢不變,預計 2030 年電動車銷售達到總汽車銷量 67%,未來用電量將會持續增加。

繼續閱讀..

避免燈號失真,經濟部擬以備轉容量對應反映供電狀況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05 月 02 日 14:45 | 分類 能源科技

近年太陽光電持續擴大,真正供電挑戰已移轉至夜尖峰時段,單日一顆供電燈號面臨失真窘境。經濟部經過多次討論,初步定調供電裕度改以備轉容量絕對值替代百分比,並進一步對應燈號,讓民眾對供電狀況一目了然;同時為促進資訊透明,台電研擬公布當日每小時供電曲線。 繼續閱讀..

創新高但仍未達標,台灣 2023 年光電併網 2.5GW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01 月 02 日 12:15 | 分類 太陽能 , 能源科技

2023 年台灣太陽能裝置狀況如何?國內報導指出,太陽能裝置量累計約 12GW,確定無法達到 2023 年目標量 14GW,對此經濟部能源署說明,2023 年完成太陽光電併網量 2.5GW,雖未達標,但達成量史上最高,併網量已是 2016 年的將近十倍,維持逐年成長的方向。

繼續閱讀..

風光發電量逾 780 萬瓩創新高,每 3 度有 1 度是綠電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5 月 02 日 8:33 | 分類 太陽能 , 能源科技 , 風力

綠電發展進入收穫期,台電 1 日表示,全台各地多雲到晴,海上東北季風偏強,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合計發電量超過 780 萬瓩創新高,其中光電發電量也打破歷史紀錄;風電則維持出力超過 1 百萬瓩,占比 5% 上下,成為穩供重要電源。

繼續閱讀..

大尺寸產品需求佳,太陽能模組廠營運看升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1 月 10 日 10:45 | 分類 太陽能 , 能源科技

2022 年國內太陽能系統安裝市況熱絡,但因前三季仍有低價訂單的侵蝕,獲利成長幅度則不若營收成長水準,展望 2023 年,日前躉購費率正式定案維持持平不降,上游矽晶圓成本降,個別廠商持續往大尺寸化發展,相對去年上半年廠商大尺寸產品多數仍未到位,上半年太陽能製造廠商成長動能仍可期待。 繼續閱讀..

地熱發電關鍵年快來!曾文生盼循風電模式快速發展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1 月 10 日 8:12 | 分類 太陽能 , 環境科學 , 能源科技

邁向 2050 淨零排放目標,政府規劃 2050 年地熱發電累計設置量將達 3 到 6.2GW,不過目前台灣地熱仍未有大規模發電。經濟部次長曾文生 9 日在經濟部主辦的台灣國際地熱論壇中強調,今年或許將成為台灣加速地熱發電的重要時刻,希望透過國際專業人士來台與台灣業者交流合作,讓台灣地熱發展能循離岸風電發展模式一樣,快速發展做廣泛應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