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近期的觀測,揭示了早期宇宙一個難以解釋的現象:在大霹靂後僅 3.3 億年的星系,竟釋放出強烈的氫原子光譜訊號,挑戰了我們對宇宙「再游離時期」的理解。
宇宙再游離時期的異常明亮星系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04 日 11:00 | 分類 天文 |
宇宙再游離時期的異常明亮星系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04 日 11: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近期的觀測,揭示了早期宇宙一個難以解釋的現象:在大霹靂後僅 3.3 億年的星系,竟釋放出強烈的氫原子光譜訊號,挑戰了我們對宇宙「再游離時期」的理解。
星系的旋轉隱含宇宙奧祕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30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想像一下,你站在地面仰望夜空,宇宙螺旋星系就像一片片旋轉風車。但如果告訴你,星系旋轉方向可能不是隨機,是暗示宇宙本身可能在旋轉,你相信嗎?這正是最近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最新觀測結果揭示的驚人現象。 繼續閱讀..
宇宙深處爆炸是新生或死亡?哈伯太空望遠鏡正在調查 |
作者 TechNews 編輯台|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17 日 17:45 | 分類 天文 | edit |
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HST)近日拍攝到了一張令人驚嘆的螺旋星系 UGC 5460 的照片,為天文學家提供了研究超新星爆炸的寶貴機會。這個位於大熊星座、距離地球約 6,000 萬光年的星系,是兩顆近期超新星 SN 2011ht 和 SN 2015as 的所在地,成為哈伯太空望遠鏡重點觀測的目標。
發現附近宇宙最大上層結構「Quipu」,覆蓋 13 億光年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08 日 16:47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宇宙網是宇宙可見物質的宏觀分布,恆星組織成星系,多個星系組織成星系群、星系團,它們都沿著大尺度纖維狀結構分布。而最近科學家新發現多個巨型結構,其中一個命名為「Quipu」,一舉成為附近宇宙已知最大結構,尺度橫跨達 13 億光年。 繼續閱讀..
分析迄今最大宇宙三維圖,再次證明愛因斯坦對重力的描述正確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4 年 11 月 21 日 16:16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edit |
科學家分析有史最大的宇宙地圖,對廣義相對論展開迄今最大規模檢驗,宣告愛因斯坦對重力的觀點再次通過考察,有關重力如何將星系沿著宇宙網聚集以抵抗宇宙膨脹向外拉力、以及宇宙網隨時間演變的方式,都與愛因斯坦理論預測完全一致。 繼續閱讀..
全像暗能量模型顯示,宇宙以大凍結方式結束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4 年 10 月 21 日 12:43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我們的宇宙會如何結束許多模擬結果,最近,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假設形式的暗能量可能使宇宙命運走向「凍結」:宇宙膨脹到有限尺寸並變得寒冷,一切逐漸慢下來,直到所有活動基本停止。 繼續閱讀..
火星若輕微異常擺動,可能與路過的原初黑洞有關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4 年 09 月 18 日 12:52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如果大爆炸之初就誕生的上古原初黑洞存在,新研究指出,每十年至少會有 1 個超小原初黑洞穿越內太陽系,並產生科學家能檢測到的微小重力效應,比如火星悄悄移動 1 公尺。 繼續閱讀..
望遠鏡搜索大麥哲倫星雲,發現數顆古老二代恆星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4 年 07 月 30 日 17:32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edit |
人體血管中的鐵、牙齒中的鈣、為思考提供動力的鈉,這些成分都始於某顆死去已久的恆星心臟,若我們能找到活著的古老恆星,就有機會了解更多數十、數百億年前宇宙化學成分。最近,一群科學家將望遠鏡瞄準構成大麥哲倫星雲的恆星,幸運發現從一代恆星灰燼中誕生的古老二代恆星。 繼續閱讀..
銀河系磁場結構的最新研究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4 年 05 月 19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宇宙磁場起源和演化一直是天文學前線研究的長期未解之謎,雖然仍不知道磁場如何產生,但天文學家確信銀河系有既有磁場結構。然銀河系大尺度磁場結構,數十年來一直是許多天文學家的重大挑戰。最近新研究揭示銀河系銀暈巨大的環狀磁場結構,對宇宙射線的傳播至關重要,且為星際介質物理過程提供重要約束。 繼續閱讀..
發現質量相當太陽 2,600 兆倍的超星系團,光走 3.6 億年才能到另一端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4 年 03 月 21 日 16:5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如果說銀河系算輕量級選手,那麼新發現的 Einasto 超星系團絕對是重量級選手。這個新發現的宇宙巨大結構距離地球約 30 億光年,總質量相當於太陽 2,600 兆倍,假如有道光從這個超星系團一端發出,它需要走 3.6 億年才能到達另一端。 繼續閱讀..
形成潛在適居星球關鍵成分!嬰兒恆星周圍檢測到豐富有機分子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4 年 03 月 14 日 16:4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edit |
對形成地球生命至關重要的元素,是否也存在於宇宙?若有,它們是否普遍?韋伯太空望遠鏡最近對 2 顆年輕原恆星的觀測結果或許可以解答。 繼續閱讀..
大爆炸後幾秒鐘,生命可能就出現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3 年 12 月 11 日 12:44 | 分類 自然科學 | edit |
先有地球才有生命,還是先有生命才來到地球?從廣泛定義來看,生命甚至可能在大爆炸後僅僅幾秒就出現。 繼續閱讀..
銀河系住在宇宙空洞郊區,或能解決宇宙膨脹速度測量不一問題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3 年 12 月 06 日 12:57 | 分類 天文 | edit |
當我們凝視宇宙,會看到像星星一樣遍地點綴的星系,很容易以為星系在整個時空分布均勻,實際上星系傾向聚集於宇宙網節點、纖維狀結構上。但越來越多證據表明銀河系有點異類,我們並未落在宇宙網星系都市區,而更像坐落於被稱為空洞的郊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