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弱點現形,核融合反應爐耐用性有望強化 |
作者 Cindy An|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07 日 16:00 | 分類 材料 , 核能 , 能源科技 |
Tag Archives: 核融合
德國核融合新創公司計劃 2031 年啟用測試反應爐 |
作者 藍 弋丰|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31 日 8:20 | 分類 核能 , 能源科技 |
談到核能,目前主要是指核分裂為主,許多人對於未來能源,寄望的是核融合,只是核融合遲遲未能商業運轉,如今德國新創公司比鄰融合(Proxima Fusions)發出豪語,訂下目標要在 2031 年啟用測試反應爐,賣出商用運轉的第一步,希望在 2030 年代能正式商用運轉。
中國人造太陽核融合實驗再破紀錄,維持高約束電漿運作逾 17 分鐘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1 月 23 日 11:28 | 分類 尖端科技 , 核能 , 能源科技 |
中國「人造太陽」──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融合裝置 EAST 日前取得重要成果,維持穩態高約束電漿運行長達 1,066 秒,創下新世界紀錄。 繼續閱讀..
核融合關鍵未來一年,民營 SPARC 裝置預計啟動驗證商轉技術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4 年 12 月 19 日 13:56 | 分類 核能 , 能源科技 |
比起國際最大型核融合研究工程 ITER,許多小型新創公司推進核融合商轉技術的速度似乎更快。美國民營新創公司 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 預計 2025 年底開啟接近商業規模運行的 SPARC 核融合裝置,驗證技術是否到位後,做為 2030 年建造全球第一座電網級核融合發電廠的基礎。 繼續閱讀..
加速商業核融合發展,兩大技術陣營攜手合作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4 年 07 月 10 日 15:58 | 分類 能源科技 , 風力 |
為了加速核融合進展,先前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ITER)研討會,聚集來自民營核融合新創公司近 50 名執行長和資深科學家,決定結合磁局限融合和雷射融合實驗兩種技術,藉由不同技術與經驗交流,一同實現核融合發電。
還要再等等,世界最大核融合 ITER 運作時程確定延後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4 年 07 月 04 日 15:30 | 分類 核能 , 能源科技 |
見證黑科技成真的日子,又得往後延了。世界上最大核融合設備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ITER)正式宣布,受到疫情衝擊,托卡馬克裝置進度將延後,核融合運作至少要到十年後才可以看到。
運用高強度雷射,推動核融合商業化發展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4 年 06 月 29 日 10:00 | 分類 核能 , 能源科技 |
為了實現無限能源的承諾,Xcimer 已從投資者及美國能源部籌得超過 1 億美元,將用來開發高能量雷射系統,目標是應用於實用核融合發電廠。
微軟跟 OpenAI 都找上他,核融合 Helion Energy 特色在哪裡?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4 年 06 月 08 日 10:00 | 分類 核能 , 能源科技 |
微軟(Microsoft)2023 年 10 月與核融合公司 Helion Energy 簽訂購電協議,日前 OpenAI 也與 Helion Energy 談判,有意採購電力為資料中心供電,這家核融合新創顯然備受期待,那麼它的優勢為何?商業進展到哪了呢? 繼續閱讀..
新里程碑,法國 WEST 核融合反應維持六分鐘 5,000 萬 °C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4 年 05 月 18 日 10:10 | 分類 核能 , 能源科技 |
核融合新進展,法國核融合反應爐創下新紀錄,透過鎢襯,托卡馬克設備 WEST 反應持續達六分鐘,朝商業規模核融合更進一步。
核能救 AI?》人工智慧帶來高用電需求,核能會是電網救星嗎?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4 年 04 月 22 日 11:13 | 分類 核能 , 能源科技 |
AI 席捲全球產業,各行各業爭相角逐生成式人工智慧領域,投入運算力更強大的 AI 資料中心,但伴隨而來的是快速增長的用電、用水,這時候「核能應用」呼聲又再度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