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ALMA

中研院領先全球,首度確認原恆星噴流帶有磁場

作者 |發布日期 2018 年 11 月 30 日 12:49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多年來,天文學家都猜測原恆星噴流應該帶有磁場,但沒人確認成功。直到最近,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李景輝團隊利用 ALMA 望遠鏡證實,自原恆星吸積盤噴出的噴流外部被螺旋狀磁場包覆著,致使噴流可以又筆直又狹長。 繼續閱讀..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穹頂天眼—從格陵蘭看黑洞」影片放映會

作者 |發布日期 2018 年 08 月 09 日 18:00 | 分類 天文 , 市場動態 , 科技教育

歷時 4 年,足跡踏遍台灣、夏威夷、美國東岸、格陵蘭等地的科普紀實影片《穹頂天眼──從格陵蘭看黑洞》,即將於 2018 年 8 月 17 日週五晚間 7 點,於台灣大學天文數學館 1 樓國際會議廳,公開發表放映。 繼續閱讀..

台灣主導的格陵蘭望遠鏡加入全球陣列計畫,未來有機會「直接觀測」黑洞!

作者 |發布日期 2018 年 05 月 29 日 14:15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由台灣中研院領導之天文團隊已準備好在北極圈內安置全新改裝的格陵蘭望遠鏡,將與全球各地一流電波望遠鏡組成陣列,一舉將影像解析能力提升上千倍,在未來有機會為全人類取得首個「超大質量黑洞」的直接觀測影像! 繼續閱讀..

宇宙邊緣發生最大星系購併案,ALMA 看見 14 個星暴星系準備合併

作者 |發布日期 2018 年 04 月 26 日 16:24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距離大爆炸僅僅 14 億年,科學家驚訝發現天空中有 14 個年輕灼熱的星系正在相互碰撞、準備進行一樁宇宙最大的星系購併案。電腦模型表明,這些星系碰撞後將形成巨大星系團的核心,而該星系團注定會演變成已知宇宙最龐大的結構之一。 繼續閱讀..

另一行星系統就在太陽系隔壁?比鄰星周圍發現塵埃帶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11 月 08 日 8:15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一個與太陽系類似的複雜行星系統可能就在我們隔壁!天文學家在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恆星「比鄰星」周圍發現了冷塵埃帶,這代表該恆星可能也有與太陽系類似、由岩石行星和冰冷巨行星組成的行星系統。雖然人類至今連太陽系都還未成功走出,但科學家有信心,百年內,超高速太空船的發明終究會將人類帶離太陽系。 繼續閱讀..

ALMA 首見旋轉式噴流,揭密原恆星成長機制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6 月 13 日 15:5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原恆星(又稱「恆星寶寶」)噴發出來的噴流,是恆星形成時期一個最奇特的標桿。本院天文所李景輝團隊使用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簡稱 ALMA),以最新觀測首度證實:「噴流在轉動!」此突破性成果不僅確認了噴流能將吸積盤最內緣過剩角動量帶走,解決天文學懸宕多年的難題,也讓吸積盤餵食原恆星的完整情境躍然呈現。

繼續閱讀..

一個正在孕育的太陽系:目擊胚胎恆星正在吸食塵埃漢堡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4 月 20 日 14:45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中研院天文所李景輝團隊利用強大的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簡稱 ALMA)取得一張超精細的天文影像,捕捉到一顆非常年輕的原恆星(胚胎時期的恆星)正在吸食「塵埃漢堡」──一個天文界苦尋多年的最早期塵埃吸積盤。這一項研究確認了在恆星形成初期會形成吸積盤,挑戰現有的吸積盤形成理論。同時也是首度顯示吸積盤的垂直結構,並對行星形成初期的塵埃顆粒如何長大和沉澱過程提供線索。論文於 2017 年 4 月 19 日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發表。

繼續閱讀..

天文難題突破,揭開雙星軌道特徵密碼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3 月 03 日 16:0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金孝宣博士主導的國際團隊,以先進的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簡稱 ALMA),取得老年恆星飛馬座 LL 星(LL Pegasi)影像,並使用創新方法推導出其為橢圓軌道的雙星系統,首度突破雙星系統因軌道週期太長而無法直接測量軌道形狀的天文難題。本論文獲發表於 3 月號 Nature Astronomy,成該期封面特寫故事。

繼續閱讀..

中研院天文所研發第一頻段接收機獲得 ALMA 核定採用

作者 |發布日期 2016 年 06 月 23 日 12:45 | 分類 天文 , 市場動態

由中研院天文所主導的國際團隊為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簡稱「ALMA」)研發的「第一頻段接收機」最近已通過 ALMA 董事會正式認可並採用。第一頻段接收機安裝於 ALMA 後,其可觀測範圍的波長將延展為目前的 2 倍,亦即可偵測到紅移更高的遙遠天體,在宇宙距離尺度上倍增,因此可觀測的宇宙空間也能擴展為目前的 8 倍之多。ALMA 第一頻段接收機將可以偵測遙遠的宇宙早期恆星誕生雲氣團,並可觀測鄰近恆星的行星系統形成初始階段。天文所團隊藉由台灣提供實物製作的方式,確保台灣所有天文學家以觀測計畫競投即可取得 ALMA 此世界最先進天文儀器的使用權。 繼續閱讀..

天文學家解讀愛因斯坦環現象,推論 SDP.81 前景星系的黑洞質量大於 3 億個太陽

作者 |發布日期 2015 年 09 月 30 日 11:30 | 分類 天文 , 市場動態

由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黃活生博士後研究、蘇游瑄助研究員、松下聰樹副研究員等 3 人組成的研究團隊,針對天文望遠鏡「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Atacama Large Millimeter/ submillimeter Array,ALMA)所拍攝一張史上解析度最高的重力透鏡影像(此例形成「愛因斯坦環」現象),近日完成新的分析並發表論文。 繼續閱讀..

中研院天文所 ALMA 觀測發現巨型分子氣體旋臂,為孕育大質量恆星的搖籃

作者 |發布日期 2015 年 05 月 20 日 14:40 | 分類 天文 , 市場動態

中研院天文所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呂浩宇領導的國際合作團隊,藉天文望遠鏡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Atacama Large Millimeter / submillimeter Array,簡稱 ALMA) 觀測,成功解析埋藏於分子雲 G33.92 + 0.11 中心之大質量恆星團形成區域之精細結構。觀測結果對以往認知中極為複雜渾沌的大質量星團形成過程提供大幅簡化的幾何與動力學架構,為了解星團中恆星質量的分布豎立了新的里程。本研究成果已刊登於 4 月 28 日出版之《天文物理學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ApJ)。 繼續閱讀..

中研院再建功!以 ALMA 解開雙恆星的生成

作者 |發布日期 2014 年 12 月 04 日 18:16 | 分類 天文

中研院天文所副研究員高桑繁久所領導的研究團隊,藉天文望遠鏡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Atacama Large Millimeter/ submillimeter Array,簡稱 ALMA)觀測,發現環繞於一對年輕原恆星周圍的微塵與氣體分子雲裡的旋臂狀結構,並觀察到周圍氣體流向原恆星。在宇宙中,雙恆星比比皆是,此項研究成果首度揭曉雙星誕生的生成機制,於 11 月 20 日發表於《天文物理學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ApJ)。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