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採訪日本 MLCC 大廠村田製作所的社長中島規巨後報導指出,中島規巨認為目前因為蘋果等全球智慧型手機廠商的需求強勁,預估村田製作所在 2 月中國春節前後,部分 MLCC 的供應將持續非常吃緊狀態。
各手機廠強攻華為市場空缺,村田製作所稱 MLCC 產能持續吃緊 |
作者 Atkinson|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07 日 11:30 | 分類 Apple , Samsung , 手機 |
蘋果 iPhone 12 銷量優於預期,南韓三星、LG 2021 年面臨壓力 |
作者 Atkinson|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06 日 12:50 | 分類 Android 手機 , Apple , iPhone | edit |
根據南韓媒體 《THEELEC》 的報導,2020 年因為蘋果推出支援 5G 的 iPhone 12 銷量超乎預期,這使得南韓三星失去了 5G 智慧型手機的領先優勢之後,加上 LG 手機業務即便推出新品仍持續低迷不振的情況下,2021 年整體南韓手機品牌將面臨市場嚴峻的挑戰。
三星聯手 vivo 拓展中國市場,行動處理器競爭更趨火熱 |
作者 MoneyDJ|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20 日 14:45 | 分類 Samsung , 手機 , 晶片 | edit |
新浪科技報導,近期三星面向中國市場推出全新旗艦級行動處理器 Exynos 1080,這對三星而言並不多見,過去三星一直將自研晶片用於自家智慧手機,雖然有曾與魅族合作的經歷,但結局並不美好,直到去年嘗試與 vivo 合作。而在此之前,去年聯發科憑藉 5G 方面技術,打造天璣系列晶片,試圖在行動晶片市場打開新局,也確實取得成果,看準時機迅速占領中低階市場,逐漸有了與高通對峙之勢,而三星的入局,可能讓行動晶片市場競爭更為火熱。 繼續閱讀..
三星發表 5 奈米 Exynos 1080 行動處理器,預計將由 vivo 首發 |
作者 Atkinson|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13 日 6:00 | 分類 Android 手機 , IC 設計 , Samsung | edit |
南韓三星於 12 日正式對外發表新一代旗艦型行動處理器 Exynos 1080,與已經發表的蘋果 A14 Bionoc、華為麒麟 9000 以及將在 12 月正式發表的高通 875 等行動處理器一樣,都以先進的 5 奈米製程所打造,而且彼此推出的時間也都在 2020 年尾亮相的情況下,較勁意味濃厚,也正宣布著 5 奈米處理器的競爭時代正式來到。
三星 2021 年供應中國手機商 Exynos 處理器,蠶食高通、聯發科市占 |
作者 Atkinson|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03 日 20:50 | 分類 Android 手機 , IC 設計 , Samsung | edit |
根據南韓媒體《BusinessKorea》報導,南韓電子大廠三星電子旗下的 LSI 部門,計劃在 2021 年向中國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包括小米、OPPO 和 vivo 等公司供應自行研發的 Exynos 系列處理器。
印度手機市場第三季谷底反彈,中國品牌出貨量占 76% |
作者 陳 冠榮|發布日期 2020 年 10 月 26 日 15:40 | 分類 Android 手機 , iPhone | edit |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Canalys 的報告顯示,印度在今年第三季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有所回升,從第二季僅 1,730 萬台大幅暴增至第三季的 5,000 萬台,相較去年同期的出貨量也成長 8%,創下印度單季手機出貨量新高。
外資看好聯發科補高通中低階晶片缺貨市場,力挺目標價 1,200 元 |
作者 Atkinson|發布日期 2020 年 10 月 08 日 11:10 | 分類 Android 手機 , IC 設計 , 國際貿易 | edit |
亞系外資在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因為行動處理器龍頭高通在中低階 4G 及 5G 處理器的缺貨,加上美國進一步制裁中國華為的衝擊逐漸消退情況下,重申國內 IC 設計大廠聯發科的「買進」投資評等,並力挺目標價為每股新台幣 1,200 元。受利多消息刺激,聯發科 8 日盤中最高一度來到每股 677 元的價位,大漲近半根漲停板。
華為禁令 15 日生效,2021 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面臨洗牌 |
作者 TechNews|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21 日 14:30 | 分類 中國觀察 , 手機 | edit |
基於美國 BIS 於 8 月 17 日對華為頒布的相關禁令,舉凡任何使用美國技術及軟體生產的零組件,自 9 月 15 日起未經美國商務部許可,不得再對華為出貨。TrendForce 旗下半導體研究處指出,華為自 2019 起策略性提高對美系零組件的備料,冀望在中美衝突加劇之際以減緩生產製造上可能面臨的負面衝擊。以今年而言,預估華為仍有望達成 1.7 億支智慧型手機生產量,較先前基於 5 月 15 日禁令所預測的 1.9 億支約下修 1 成,最終生產表現將根據華為策略及零組件齊套料狀況而有所調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