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家就像失控了」,智慧型家電濫用變家暴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7 月 14 日 12:00 | 分類 物聯網 , 科技教育 , 資訊安全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整個家就像失控了」,智慧型家電濫用變家暴


廣告常說「科技讓生活更便利」,但如果遇到有心人濫用智慧型家電的遠端操控系統,就有可能讓整個家「像失控一樣」。

近日,《紐約時報》一篇報導指出,越來越多家庭暴力的案例和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智慧型家庭科技產品遭濫用有關。一名受害者形容,這種經驗就像是整個家失控了。

電子鎖、電鈴到空調都有

有人指出,她發現自己家的電子鎖每天都會被改密碼,也有人說她的經驗是 IoT 電鈴會一直響,但門外並沒有人。

也有人提到,她發現智慧型空調會自己關掉,最後她不得不選擇把牆壁裡的智慧型溫度調節系統拆掉。

類似的案例還有智慧型照明設備或 IoT 喇叭,這些例子背後的原因,都是因為有人利用網路遠端遙控家裡的科技產品。

小補充:什麼是物聯網(IoT)

物聯網指的是讓實際存在的物體,例如:家電、汽車、各式機器、零件,可以透過網際網路相互傳遞訊息。

曾有一家英國軟體公司,利用物聯網技術研發出一款智慧型手環,只要使用者花錢超過預算,這個智慧型手環就會電擊使用者。

▲ 科技讓生活越來越便利,但在另一方面,如果科技產品遭濫用,也可能會演變成情緒上的家庭暴力。(Source:Unsplash

科技濫用造成心理壓力和困擾

雖然上述這些例子並不會對當事人造成身體傷害,目前也沒有正式的統計數據可指出這種例子有多普遍,但隨著這些案例出現,也讓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物聯網等科技產品遭濫用,確實有可能造成當事人心理壓力或困擾,進而控制當事人的行為。

加州帕羅奧圖(Palo Alto)的警察局長佩隆(Zach Perron)表示,他非常相信這類型的案件真實存在。他說:「以我對家庭暴力心理學的理解,這完全合情合理。家庭暴力主要和控制有關──人們想到身體上的暴力,但也有情緒上的暴力。」

家暴受害者被科技產品跟蹤、監視

早在《紐約時報》報導出來以前,一直都有不少和科技濫用有關的案例出現。

2014 年,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曾針對美國國內 70 多個家暴庇護中心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當中有 85% 家暴受害者曾有過被 GPS 全球定位系統跟蹤的經驗,另有 75% 受害者指出,對方是利用行動裝置 App 監視他們的行動。

2015 年,NPO 維多利亞州家庭暴力資源中心(Domestic Violence Resource Centre Victoria)研究發現,有 98% 受訪者表示,他們曾有科技產品被濫用、跟蹤監視的相關經驗。

▲ SoftBank 開發的機器人 Pepper,是一款號稱可讀懂情感的機器人。(Source:Unsplash

科技濫用問題分兩類

這些因為科技產品而起的濫用問題,主要可以分成兩大類型。第一種類型是利用 IoT 產品,利用遠端遙控技術打擾當事者的日常生活,造成當事者過度緊張或焦慮的情緒。像是電子鎖、IoT 電鈴、喇叭都是此類。

第二種問題則是受害者和加害者之間,有對於科技產品熟悉度的差異。

時間點和發生頻率也有影響

IoT 科技遭到濫用的時間點或發生的頻率,也會和影響程度有關。

以智慧型溫度調節裝置為例,如果冬天無法將室內溫度調高,或夏天時室內空調溫度比屋外更高,對當事者來說都很痛苦。如果電子鎖密碼又被改掉,而無法離開家裡,整件事情會變得更棘手。

被偷拍才有法律可管

如果換成屋內的攝影鏡頭、相機來監控當事人的行為,還能即時拍到或錄下有利於加害者的影像,進而以這些照片或影像羞辱當事者。

目前,只有這種濫用私人影像的案例有法律可管,但其他關於 IoT 科技的濫用問題,並沒有明確的法律可以預防或應對。

▲ 科技濫用造成的家庭暴力事件中,當受害者不擅於使用科技產品時,加害者就能利用自己才會操作這類型產品的優勢,進而掌控家中的 IoT 電器產品。(Source:Unsplash

受害者不太會使用科技產品

IoT 科技可被有心人士濫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加害者比受害者更熟悉 IoT 產品的使用方式。不少案例中,受害者並不太會使用家裡這些 IoT 產品。

受害者相信不能沒有加害者

英國薩里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網路安全教授伍德沃德(Alan Woodward)指出,如果是由他人協助安裝智慧型裝置時,就有更大的可能性遭加害者濫用。

他表示,當加害者發現受害者不太會操作這類型的科技產品時,加害者就能讓受害者相信,受害者需要加害者的存在,因為只有加害者才會操作這類型的產品。

讓受害者提早發現

NPO 終結家庭暴力全國網路(National Network to End Domestic Violence)的負責人奧爾森(Erica Olsen)便指出,有不少人到組織詢問該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才好。

對此,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製作了一份文件,6 頁的內容列出常見的 IoT 裝置功能和用途,希望能讓受害者能提早發現,自己很有可能遇到 IoT 科技濫用的情況。

▲ 多數人遇到新科技,都會認為生活因此變得更安全,但對於家暴受害者來說,科技卻危害到他們的生活。(Source:Unsplash

專家:分手後要整組換掉

專門研究 IoT 安全的研究員沐恩羅(Ken Munro)表示,他知道不少同居伴侶分手之後,前任伴侶可以利用 IoT 等科技欺負當事人。

建議,這種情況下應該要徹底檢查並汰換掉家裡所有 IoT 產品,「即便前任對科技不太熟悉,他/她也是可以利用像智慧型電鈴的追蹤功能漏洞來跟蹤你」。

在家暴者身上,生活沒有因為科技更安全

美國全國家庭暴力熱線(National Domestic Violence Hotline)的首席執行官雷-瓊斯(Katie Ray-Jones)說,當人們發現新科技時常會想:「哇,我的生活會變得更安全」,但「我們常常在家暴受害者身上看到相反的結果」。

(本文由 地球圖輯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