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 救人事件又一例,智慧手錶為什麼能成為醫療先鋒?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12 月 12 日 10:29 | 分類 Apple , Apple Watch , 生物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Apple Watch 救人事件又一例,智慧手錶為什麼能成為醫療先鋒?


通常,科技公司基本不會把自家硬體設備和「挽救生命」連在一起,像諾基亞手機為主人擋下一顆致命子彈這種事,與其說手機品質好,倒不如說幸運指數達五顆星。

到了蘋果,以 iPhone 手機的硬度,擋子彈這類新聞很難看到了,反而和 Apple Watch 有關的救人新聞時不時出現。最近又發生了一例。

12 月 8 日,ID 為 edentel 的國外 Apple Watch 用戶在 Reddit 論壇發文,稱在試用 Apple Watch Series 4 的 ECG 心電圖檢測功能時,手錶提示他有「心室震顫」(也簡稱為心顫或房顫,嚴重時可導致血栓或心臟衰竭)的警告信息,隨後又多次檢測,結果依舊未變。

大部分人的認知裡,對這種提示肯定先質疑,況且 edentel 也並未感覺身體有任何異常。之後他叫妻子戴上手錶測試,卻未出現警告。但只要一換到他戴,「心顫」的警告就會再次出現。

無奈之下,edentel 只能前往社區醫院確認,他告訴醫生:「總之是手錶跟我說身體有問題,我知道這麼描述可能有點蠢,但你能幫我看看嗎?」

意外的是,醫生看完 Apple Watch 的檢測結果後並不驚訝,之後醫院的專業心電圖報告也顯示,edentel 確實出現「心顫」症狀。他跟 edentel 說:「我昨晚看到有關 ECG 的新聞,想到下週可能會有很多人來確診(ECG 功能於 12 月 6 日隨更新推送),沒想到今天開門就遇上你了。」

他甚至還跟 edentel 打趣說:「或許你之後應該買點蘋果股票不是嗎?畢竟它救了你一命。」

這已不是第一次 Apple Watch 靠心率監測功能挽救生命的例子了。2017 年 10 月,住在紐約的 Podcasting 主持人 James Greene 就發文,自己戴的 Apple Watch 跳出心率異常的提醒,並建議他前往醫院檢查。

起初他同樣不願相信,但多次提醒後他還是前往醫院確認,醫生確診他罹患肺栓塞。這是一種肺血管阻塞造成的疾病,嚴重時患者可能會出現胸悶甚至缺氧的症狀。

另外,今年名為 Deanna Recktenwald 的少女同樣被 Apple Watch 提醒心跳異常,起初她和母親還沒當一回事,但是幾天後,女孩外出時出現頭疼和呼吸急促症狀,趕往醫院檢查發現她患有慢性腎臟病,且心率報告也和 Apple Watch 很接近。

顯然,隨著 Apple Watch 救人事件增多,蘋果也注意到這個功能給用戶帶來的幫助。

近期官方還推出兩支名為「Real Stories」的宣傳影片,分享了幾則「Apple Watch 救人」的真人真事。除了剛才所說的心率監測功能,還有人在車禍時透過手錶的 SOS 報警功能,讓救護車及時找到事故位置。

但更重要的是,藉助以 Apple Watch 為核心的可穿戴裝置、ECG 等數據監測服務,以及基於 Health Kit 打造的健康數據平台,蘋果正在逐漸證明自己在傳統醫療和健康領域的價值。

可穿戴裝置需要找到一些差異化功能強調產品定位,而不能只是將以前長短針錶盤從實體變成虛擬,然後加上手機也能用的通知顯示,這終究還是很難成為人們入手的理由。

這個明確賣點已經找到了,就是運動和健康,出於人類對自己發自本能的關注。

一方面,手錶和人體皮膚保持直接接觸的硬體形態,使大部分智慧手錶都比手機更清楚你的身體數據,比如步數、睡眠時間、運動狀態,這些都是偏向個人健康的基礎資訊。

另一方面,感測器成本下降和技術進步,也讓原本只出現在醫療領域的心率、血壓等檢測功能,得以從專業市場走向消費者市場,而智慧手錶便是當下最好的載體。

藉助智慧手錶,我們開始將原本定時定點的數據檢測,變成一項近乎 7×24 小時的即時服務。或許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會碰到一次警告提醒,但即時監測也確實提升我們獲悉潛在疾病的能力。

就像上文提到的「心顫」,不藉助專業儀器往往很難早期檢查到症狀。雖然目前市場已有一些裝置可即時追蹤心率,可由於功能單一,用戶並不需要一直戴著它們,更不要說那些尚未察覺的潛在患者。

可是智慧手錶不一樣,嚴格意義上,這產品定位是手機配件,這讓它們有機會待在更多人的手腕上,長時間佩戴也為數據監測提供便利性。

這也是為什麼 Apple Watch 能完成那些原本需要靠專業醫療儀器才能完成的疾病排查工作,當檢測結果對醫療決策也有價值時,我們就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品類對傳統醫療業的價值了。

假以時日,說不定可穿戴裝置還真的能將消費級產品和專業醫療設備各自的優勢融合在一起。事實上,智慧手機已展現融合的可能性,人像攝影、地圖導航、線上購物、高擬真度的 3D 遊戲,這些如今看起來稀鬆平常的功能,10~20 年前根本不可能只靠單一台裝置完成,而智慧手機將它們整合了。

或許智慧手錶也會迎來這一天,只要你願意將它們戴在手腕上,科技公司總會想辦法讓它變得更可靠。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蘋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