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一旦庫存耗盡,市場將大洗牌,海思武功被廢,台廠供應鏈絕地求生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5 月 30 日 11:00 | 分類 國際貿易 , 晶片 , 零組件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華為一旦庫存耗盡,市場將大洗牌,海思武功被廢,台廠供應鏈絕地求生


「海思去年占我們營收比重高達 70% 以上,但今年的訂單明顯下滑,預估將會降到 60% 以下。」5 月 15 日,美國商務部發布新出口限制令的隔天,一位負責華為旗下 IC 設計公司──海思的 IC 驗證廠商高層接受《財訊》專訪時,仍樂觀預期 2020 年公司來自海思的訂單量,僅會下滑約 15%。

然而,對比《財訊》採訪的其他海思供應鏈廠商,截至目前為止,來自海思的訂單不減反增,因為自從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海思已有防備,持續對供應鏈廠商追加訂單。因此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所有供應鏈廠商中,唯獨 IC 驗證廠商的訂單會明顯受到影響?

IC 驗證廠  營收下跌 1 成以上

這個答案必須要追溯到 2019 年 5 月 16 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一道緊急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企業在未經許可下,採購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外國電信設備;同時,美國商務部也將華為及其 70 家公司列入「實體管制名單」,美國企業要出售產品給這些公司前,都必須取得政府許可。

更令華為震驚的是,美國商務部對華為的禁售令,除了詳細列出美國相關硬體廠商名單之外,也列出軟體廠商清單。包括在這份清單中,清楚列出足以掐住海思咽喉 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公司,如益華電腦(Cadence)與新思科技(Synopsys)。

EDA 是 IC 設計必須也是最重要的 IC 軟體設計工具,是 IC 設計最上游的產業。一旦美國商務部開始執行這份「實體管制名單」,海思等於喪失開發新一代升級產品的能力。

再加上 IC 驗證,是 IC 開發前段工程的重要環節。所有新的 IC 設計出來後,就是要再經過 IC 驗證,包括可靠性驗證、靜電防護能力測試、故障分析、動態電性故障分析等,以確保 IC 的性能與功能。因此可以想像,IC 驗證廠商的營收下滑,背後也隱含著海思恐怕已經喪失新一代升級產品的開發能力。

不過,美國政府對於華為與海思的壓制還不僅於此。5 月 15 日,美國商務部發布新出口限制令,未來任何半導體製造商只要用到美國的軟體與技術,都必須先取得許可,才能出貨給華為。儘管,美國商務部隨即又宣布有 120 天的過渡期,但 2020 年 9 月後,所有供應鏈廠商將無法再供貨給海思。

就在這項出口禁令發布後的隔 2 天,《日經》引述多名知情人士消息指稱,因為美國加強對華為的禁運措施,台積電已不再接海思的新訂單。若此,對華為勢必將造成巨大衝擊。因為,海思是華為旗下旗艦款手機,甚至是 5G 網通設備的獨家晶片供應商,也是華為與競爭對手形成差異化,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的核心武器。

最極端狀況  海思從市場消失

短期內,華為與海思也許還可以靠著庫存持續存活,但是庫存總有耗盡的一天,當這天到來,海思最慘的情況,恐怕就是從市場上消失。當海思確定消失,華為若想要倚靠聯發科、展訊繼續存活,仍存在諸多變數。首先,聯發科供貨給華為最終仍難逃美國禁令的限制;而就算倚賴展訊,也僅能局限在中國內需市場販售,最終華為在海外的手機與網通設備市場,恐怕難逃被競爭對手分食的命運。

如今看來,美國政府也許不一定能消滅華為,但透過阻斷海思再成長,已經可以大大削弱華為未來的發展空間,目前相關的台廠供應鏈現在雖有急單,但從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恐怕還是要及早做好分散風險的準備。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海思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