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英特爾擬併格羅方德、劍指台積電,神山地位恐動搖?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7 月 16 日 13:00 | 分類 國際金融 , 晶圓 , 晶片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傳英特爾擬併格羅方德、劍指台積電,神山地位恐動搖?


今日外媒報導,半導體巨擘英特爾考慮買下全球第四大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藉此擴大營運版圖,被視為直衝台積電而來。外界關心英特爾背後考量是什麼?若此併購案拍板定案,又可能對台灣晶圓代工產業帶來什麼衝擊?

交易金額外界估約300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獨家引述未具名消息人士報導,英特爾有意出手併購格羅方德,推估這筆交易將格羅方德的價值300億美元左右,但不保證能順利進行。格羅方德依舊可能照原定計畫IPO。

格羅方德前身是AMD晶片製造部門,目前為阿布達比主權投資基金Mubadala Investment Co.所有,總部設在美國。今年第一季全球市佔率約7%、排名第四,僅次台積電、聯電及三星。

格羅方德也曾是先進製程競賽一員,但2018年即宣布退賽,放棄投資7奈米以下製程技術,專注於14、12奈米以上成熟及特殊製程。這幾年因財務狀況不佳,更落入頻頻變賣資產窘境,甚至被業界笑稱賤價兜售廠房。

沒想到,疫情推動數位轉型加速,為整體半導體產業創造大榮景,格羅方德自2020年訂單蜂擁而至,帶動營運顯著好轉。公司近期更大動作宣布新加坡廠區新廠,也規劃在美國、德等所有廠區擴產,不排除2022年IPO。

政治意義恐大於財務意義

相較過去急於變現資產,近來格羅方德搶市態度轉為積極,頗有力拚東山再起之勢。市場也好奇,如今傳出英特爾有意買下格羅方德,雙方背後可能的盤算。

業界人士認為,從兩家公司的規模、技術來看,英特爾併購格羅方德的「財務意義」不大,格羅方德技術僅14、12奈米。以營收規模來看,英特爾2020年營收778.7 億美元,格羅方德去年估計57億美元以上,併購後對業績貢獻度也有限。

英特爾會為了什麼?業界人士認為,比起財務面,政治才是真正原因,「美國利益優先」還是凌駕一切。英特爾執行長Pat Gelsinger近期投書外媒,呼籲政府不要補助只來美國設廠生產的國外企業,就為這次傳言併購案埋下伏筆。

他認為,英特爾既尋求台積電先進製程代工,又公開發言要求政府不要給補助,完全是典型的國際大企業思維。由於公司的先進製程進度仍「卡卡」,仍須仰賴外部代工,才能把更多資源留在具競爭力的產品,並確保如期推出。對這位半導體霸主而言,這只是權宜之計、不得不的選擇,心裡並不樂意看見「外人」享有國家提供的好處。

隨著半導體戰略意義大幅提升,擔綱美國半導體門面的英特爾「統一」江山的企圖心越來越明顯,若成功吃下格羅方德,未來更方便跟美國政府要補助,也更具競爭優勢。格羅方德近期擴產動作加大,還宣示要進軍資本市場,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會趁此罕見榮景賣個好價錢、安全下庄。

併購案若成真,亞洲晶圓代工廠壓力升溫

倘若併購案成真,恐會對亞洲晶圓代工廠帶來壓力,其實近期業界開始出現擔憂的聲音,深怕美國會用一些手段(如使用美國技術就要收稅),弱化其他亞洲競爭者,站在風頭的台積電恐首當其衝。

或許,台積電也正感受到未來不確定性,因此更積極展開全球佈局,在美國、日本廣設據點,策略上要將先進製程的研發技術根留台灣,生產則要佈局全球、就近服務大客戶,從台灣大企業邁向真正的跨國公司,才能在地緣政治升溫時保有優勢。

此外,台積電保守的漲價策略也可看出蛛絲馬跡。自去年第四季起,晶圓代工漲價潮一波接一波,但台積電僅取消銷售折讓或針對部分成熟製程微調,並未胡亂漲價,同時也配合客戶需求擴大成熟製程產能,更突顯公司不短視近利。

進入後貿易時代,地緣政治風險已成為每家公司不可忽視的挑戰,對台積電來說,時代越亂,越要跟大客戶站在同陣線,這也為長期營運撐起保護傘。就如同台積電一再強調的三大優勢:技術、生產、客戶信任,三者缺一不可。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