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工業之母」最大產業鏈在台灣,PCB 產值蟬聯十年全球第一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11 月 21 日 10:00 | 分類 PCB , 零組件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電子工業之母」最大產業鏈在台灣,PCB 產值蟬聯十年全球第一


台積電製造的晶片為全球之冠,但如果沒有電路板(PCB),再好的晶片都發揮不了功能。少了它,iPhone 不會通、 特斯拉動不了,衛星也上不了太空,所有電子產品都出不了貨,被喻為「電子工業之母」。

但,多數人並不知道台灣擁有全球最大的PCB產業鏈,包含板廠、設備商、材料商、化學藥品商、代工廠,2020年總產值正式突破新台幣1兆元(1.04兆),成為最新出爐,也是「最隱形」的兆元產業。

因為PCB長期以來被視為「不起眼」的小兵,偏偏所有電子產品都得用它來固定積體電路(IC)與電子元件(如電阻、電容、電感),讓電子訊號在不同元件間流通,以發揮各種功能。

而台灣能形成PCB的產業聚落,要拜1968年美商安培(Ampex)落腳於桃園龜山所賜,日商台豐、日立化成也跟著進駐台灣,培育了不少人才,陸續有員工另立門戶,加上製程高達4、50道,很多習得一技之長的師傅也想當老闆,開設單一製程的協力廠,逐漸形成上中下游的產業聚落。

全台就以桃園為中心,往北延伸至新北的樹林、新莊、中和、土城,在這方圓30公里、車程40分鐘內,涵蓋全國近九成業者。「產業鏈愈集中,生產交貨速度愈快。全世界再也找不到如此完整的PCB產業聚落了,」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理事長李長明拍胸脯說。

PCB產業特性,讓桃園變「日不落城」

從台北經高速公路下南崁交流道,24小時運作的PCB廠,照亮南崁路、南山路、南工路、長興路一帶的大街小巷。桃園市經發局專門委員簡偉崙說,「全台七成的廠商落腳在蘆竹、龜山、大園、中壢等地,桃園被稱為是電路板產業的日不落城,台灣則是PCB的日不落國。」

每天下班後的10點至凌晨3點,南崁路一段、二段依舊車水馬龍,科聚(電鍍專業加工廠)總經理陸進福說,「路上的廂型車,有七成都是載著板子,趕著要交給下一站的協力廠,像接力賽一樣,一棒接一棒,」形成桃園最獨特的一道產業風景。

像科聚這樣的協力廠至少300多家,良和工業就是「多層板壓合」的加工廠,亨新電子工業總經理邱培全就靠他們的幫忙,征服國內外的挑剔客戶。

他從貿易商接單起家,為掌控品質,拿了150萬買一台鑽孔機創業,從一個製程做到現在。由於主打「少量多樣」,連「一片50元、一萬多元」的訂單都接,生產流程更為複雜,每天進來30個料號(產品)、出去30個料號,加工廠都要透過電話溝通數量、交期,費時又難以管控。

10年前,邱培全導入ERP(企業資源規劃)系統,20家外包商透過手機App,接獲當天的料號、數量、規格,每一站做完後,就發訊息通知下一站接棒,再回到亨新完成其他製程後交貨。

雖然亨新員工僅58位、營業額2億4,000萬元,但邱培全改善流程,嚴格管控委外的品質,同樣能為台灣爭光。有一次他到美國考察,客戶請搭私人飛機,他好奇反問為何要搭飛機?客戶開玩笑說,飛機的電路板都是你賣給我的啊!

月前,有大廠退休的高層去參觀亨新,驚訝發現,「你真厲害,200坪工廠,可以裝四台鑽孔機、10個製程的動線做到這麼好!」

2020全球百大PCB廠,台商搶占25家

陸進福的電鍍廠則是從三個人做起,現有24位員工,營業額6,000萬元左右。「這些專業協力廠幫了很多板廠的忙,PCB產業才能如此蓬勃發展、百花齊放,」台灣電路板協會顧問張靖霖說。

小至一人的買賣業,到五人、十人的加工廠,大到像臻鼎、欣興、華通等全製程板廠,員工高達數萬人,台灣什麼單子都能接,什麼都能做。

高技董事長張景山形容,所有加工廠距離板廠的車程不超過一小時,一人公司,坐在辦公室遙控,就能交貨出口。他認識一家七人的公司,老闆只負責買基板,其餘全外包,大多是二、三萬的小單,每月營收500萬,「台灣的PCB供應鏈就是這麼強。」

強到今年公布的2020全球百大PCB排行榜,就有25家台商;全世界前十大PCB廠,台灣就占了五名。PCB產業鏈的上市櫃公司更高達120多家,加計非上市櫃的,估計上下游產業鏈約有近千家企業,創造出20萬個工作機會,光桃園就貢獻了10萬個職缺。

企業協力互助,「門當戶對」服務客戶

經過時代的洗禮,不管大廠或加工廠,個個身懷絕技。擁有多層板壓合技術的曾師傅說,「沒有兩把刷子是活不下來的,不進步就被淘汰,」PCB有4、50道的製程,鑽孔、網印、雷射、電鍍、多層板壓合等缺一不可。不管是全製程大廠還是半製程板廠、協力廠,經營模式雖不同,都得靠真本事。

邱培全進一步闡述,「PCB是一個『門當戶對』的產業,大對大、中對中、小對小,大廠服務國際品牌,但電子產品數萬種,少量多樣的利基商品就由中小型板廠承接。當大廠爆單時,也會請加工廠幫忙,這種唇齒相依的關係,更壯大供應鏈的實力。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經理董鍾明豪氣說,台灣的PCB很強,「30公里範圍內的產業聚落」全球獨一無二,即便中國有意發展,但生管、技術、品管仍跟不上,尤其在高階PCB領域,幾乎是台灣的天下。

「我跟中國的PCB廠較量過,跟台灣比品質,他們還早得咧,」邱培全自信地說,台灣的品質、交期絕對超越中國。

台灣的PCB有多強?30年前,業務接了「無中生有」的單子,工程師就以廠為家,不眠不休,做出全世界第一片彩色監視器的軟硬結合板;不斷精進製程技術後,從單層、雙層到多層,現在已經可以做到60層、80層,再難的板子都能完成。

陸進福坦言,「沒參與過的,無法了解其中的艱辛,業內戲稱PCB是『氣死某』(台語發音)的行業,」丈母娘還叫他關掉工廠,乾脆到她公司上班算了。

不僅辛苦,還是技術、資本密集,以及瞬息萬變的產業。

去年,業者私下苦笑問「蘋果」到底是甜的還是苦的?如果大廠聚焦某一品牌,客戶好就跟著起來,一旦客戶打噴嚏,規模不大的可能就得重感冒消失了。板廠永遠都在跟時間賽跑,必須看準消費趨勢、跟上品牌更新速度。

如果速度跟不上,有可能做白工。每年品牌商至少會出一至兩款新機,新機價格好、利潤高,但紅利很快遞減。對板廠來講,每季大概降價5%,一年就是20%,如果毛利是二成,第四季可能就賠錢了。

還要有充沛資金、敢大膽投資,光一個HDI(高密度互連技術)廠就要4、50億資金,載板廠更高達百億,從蓋廠到裝機、試車、取得客戶認證,至少要二至三年。

有時候幫客戶研發好商品,僅因價格談不攏就告吹。「就像談戀愛,原本談得好好的,說翻臉就翻臉,」一位業者苦笑說,得練就一身武功,以因應市場的變化。

從陸進福踏進PCB產業至今,看過很多PCB廠一年賺一個資本額,也有不到三、五年就倒閉的。大廠要面對研發、投資的壓力,小廠也有生存戰。創新、技術、品質、交期、成本都得達到客戶的要求,才有辦法活下去。

▲ 台灣電路板協會理事長李長明表示,台灣PCB產業聚落完整,全球獨一無二。

受惠5G、半導體,帶動高階產品出口

53年來,PCB產業隨著電子業一路發展,從第一波的PC代工到第二波的筆記型電腦,再到智慧型手機,2011年首次站上世界「產值第一」的舞台,蟬聯至今已達10年。

不只如此,台灣還創造無數個第一紀錄:手機電路板第一大供應商;HDI板全球之冠;IC載板產量世界第一,台灣三雄欣興、南電、景碩名列全球一、四、五名,高階載板市占達30.7%。以ABF載板為例,每兩顆就有一顆來自台灣,欣興為全球最大廠;燿華則是蘋果軟硬結合板最大供應商。

這兩年雖有疫情,但受益於5G應用和半導體發展需求等商機,帶動高階PCB的出口比重,2020年整體產業鏈突破一兆,台商在兩岸的板廠就貢獻了6,963億的產值。

尤其,2020台灣生產基地與日本、南韓、中國相較,淨利率居四國之冠、達到8.8%。上市櫃PCB企業平均淨利率逐年提升,顯示台灣PCB正朝向高值化發展。

同時也創下PCB業者回台投資盛況,全專注在高階領域。董鍾明說,這讓在台生產成長率首次超過在中國的製造基地,顯示台廠重心已移回台灣,2020投資新廠及擴產的金額超過千億,「預估未來可創造1萬人以上的就業機會、近500億元的年產值」。

連全球第一的臻鼎也回台南設廠,台郡則在高雄投資200億擴產,今年還會有新的投資案,估計金額不下數百億,欣興投資台灣新廠也從270億上調至344億。「由於北部已無用地,大廠進駐會帶來群聚效益,10年後的台南、高雄將成為台灣第二個PCB產業聚落,」李長明預估。

從事PCB工作長達41年的他,一路見證PCB從「三高」(高廢棄物、高耗水、高耗電)轉型成「高階」的發展歷程。

過去,PCB最被嫌惡的兩個製程「電鍍」「防焊」,員工都要穿雨衣、雨鞋站在棧板上工作,沒有通風設備,又臭又濕又危險。1995年大廠開始引進設備,改成水平式生產線,電鍍、防焊部門都裝設空調,地板變乾淨、沒有化學藥水味了。

「這種設備一條就是一億,欣興至少就有20條,2000年已成為業界的標配,」李長明說,但這樣還不夠,業者仍要繼續往節能減碳、循環經濟努力。

▲ 過去PCB最被嫌惡的製造環境,現已大幅改善,裝設空調設備,地板變乾淨、也沒有化學藥水味了。

中高階技術傲視全球,台灣可以再贏十年

電路板逐漸揮別「三高」的陰霾,也為台灣搶下世界產業地圖的重要版位。業者異口同聲地說,中高階PCB領域,全球無人能比得上台商,中國廠五年內也趕不上,其中HDI的優勢至少三至五年,高階載板還能贏五至十年。

台灣得天獨厚的PCB供應鏈對世界影響深遠,董鍾明舉例說,假設一支手機所內含的PCB產值是100元,其中約40元是由台灣PCB廠商所生產,如果是高階手機,更達到6、70元;而電腦用PCB約50元、車用PCB約35至40元都是來自台廠。「只要台灣PCB產業鏈出現缺口,很多電子產品都要停擺,其他地區不一定能補得上來。」

毫無疑問,台灣的PCB已是全球科技業的重要伙伴。少了它,所有電子產品都動不了,甚至還會影響半導體的發展。外界僅知道車用電子晶片吃緊到日本、美國都來拜託台灣幫忙,但晶片得站在載板上,如果載板量能出不來,再多晶片也英雄無用武之地。

「當晶片從五奈米變成三奈米愈來愈細時,載板廠要拚命追上台積電的腳步,哪一天PCB技術無法跟上時,我們想一下,晶片要站在那裡?」李長明說出PCB產業的挑戰,也是半導體業的隱憂所在。

台積電是台灣的驕傲,但也要PCB廠商的配合。「PCB產業對台灣的貢獻,長期被忽視,我不得不為企業叫屈,」張靖霖說,半導體、電路板二者缺一不可,外界應重新評價PCB這個隱形的兆元產業。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