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受進口量推動,美國南加州港口長灘和洛杉磯貨櫃數量均創紀錄,最近又發生 Omicron 疫情暫時使港口勞動力減一成,塞港問題雪上加霜,即使專家認為最終仍仰賴進口量恢復正常才能解決塞港問題,但長期而言,數位化才是避免物流亂套的關鍵。
洛杉磯和長灘港是美國最大的貨櫃港,處理來自亞洲數十億美元的進口貨物。今年初洛杉磯和長灘港歷經史上最嚴重塞港後,雖然目前洛杉磯碼頭進口貨物的貨櫃數量減少中,但要退回的空貨櫃數量並沒有太大變化,超過 10 萬個空貨櫃在港口堆積如山,導致卡車司機沒辦法碼頭取貨。
如何緩解塞港困境,洛杉磯港口貨運協會執行長稱,「這是非常複雜的芭蕾舞劇,需要精心編排」。長期而言,複雜的局要數位化才能解決。去年開始洛杉磯港口去就提供即時數據,幫助貨主和服務提供商管理貨物並釋放碼頭空間。
但業者認為這還不夠,去年南加州港口貨櫃堵塞,是整體美國供應鏈物流內爆的結果,包括倉庫空間和工人、卡車和火車運力短缺,導致碼頭貨櫃無人收拾,船隻滯留海上,因此必須讓整個物流網路數位化,才能真正在供應鏈發生問題時辨識和解決問題。
代表航運公司和碼頭營運商,僱傭 8 千名員工的太平洋海事協會 (Pacific Maritime Association) 執行長直言,整個供應鏈沒有足夠流動性應付透過港口進口的創紀錄貨物數量。他說,過去一直以火力全開的產能工作,若產能剩 85%,就無法像以前那樣那樣高效工作。
美國碼頭數位化落後其他國家數年,美國國會去年通過的基礎設施法案為美國港口預留 170 億美元,升級老化基礎設施及改進供應鏈數據系統、勞動力培訓和零排放投資。除了美國,德國聯邦數位與交通部也將斥資近 1,500 萬歐元,資助漢堡港建造連接私人企業的物流和公共基礎設施數位測試平台,不僅將最佳化水路、公路和鐵路流量控制,港口道路網路的交通最佳化計畫,還將使用量子啟發技術即時控制交通號誌網路,讓港口與腹地的利益關係者人更容易取得即時數據,預期進一步加快港口和腹地的物流速度。
美國太平洋海事協會執行長也說,由於港口有空間限制,碼頭運營商唯一的長期解決方案是自動化密集化。現在少數已實現自動化的碼頭效率約是沒有自動化的兩倍,但碼頭自動化需 50 億美元投資,且可能要長達 15 年才能完成。
- LA, Long Beach ports see progress moving backlogged containers, but bigger issues persist
- LA County ports see influx of funding to upgrade outdated infrastructure
- HPA and DAKOSY receive funding for digital test bed at Port of Hamburg
(首圖來源:Flickr/Chris Phutully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