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見荷蘭病現象?央行:電子、傳產附加價值率均升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11 月 07 日 9:45 | 分類 半導體 , 國際貿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台灣見荷蘭病現象?央行:電子、傳產附加價值率均升


台灣產業發展過度集中科技業、尤其是半導體業,恐出現所謂荷蘭病(Dutch Disease)現象?對此,中央銀行 6 日發表千字文反駁,稱台灣經濟發展與荷蘭病主要症狀並不相符;新台幣匯率有升有貶,而台灣電子資通訊產業已具國際競爭優勢,傳產製造業亦致力高值化,持續轉型升級,兩者附加價值率均呈上升走勢,並未出現因匯率升值而損及競爭力之情事。

央行指出,近期外界關注台灣產業發展過度集中科技業,並以半導體業為由,議論台灣是否有荷蘭病現象,不過,外界對荷蘭病有些誤解。1960年代荷蘭在北海發現天然氣油田,因此1970至1980年代初期,大量出口天然氣帶來貿易順差,累積大量外匯,卻也因荷蘭盾(Dutch guilder)實質匯率大幅升值,削弱其他產業(如製造業)生產、出口,並使競爭力下降。1977年「經濟學人」(Economist)首度將荷蘭面臨的問題稱之為荷蘭病。

央行指出,荷蘭為小型開放經濟體,內需不大,經濟主要以製造業出口做為支撐,在北海發現天然資源後,政府大力發展天然氣產業(為繁榮產業),反而因資源移動效果(resource movement effect)及支出效果(spending effect),對製造業(為衰退產業)的就業人數、薪資及生產成長帶來不利影響。

央行進一步提出三點說明,台灣經濟發展與當年荷蘭病現象並不相同:

一是長期而言,台灣傳產與電子資通訊產品,兩者出口年增率走勢多與全球需求同向;傳產業附加價值率與全球市占率亦趨升,並未出現如荷蘭病所述競爭力下滑之情況。

二是近年台灣傳產製造業薪資漲幅不大,較電子資通訊業漲幅明顯為低,而就業呈現下滑,反映勞動需求減少,與荷蘭病工資上漲之症狀不同。

三是台灣各項產業出口表現主要是受全球需求變動影響,並非受新台幣匯率走勢所影響。

央行強調,經由上述分析,可知台灣經濟發展與荷蘭病主要症狀並不相符;台灣為小型開放經濟體,無論是電子資通訊或傳產製造業出口,長期均受全球需求變化影響,並非受新台幣匯率走勢所影響。長期而言,新台幣匯率有升有貶,然而電子資通訊產業已具國際競爭優勢,傳產製造業亦致力高值化,持續轉型升級,兩者附加價值率均呈上升走勢,並未出現荷蘭病之症狀,即因匯率升值而損及競爭力之情事。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