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出爐,修訂四大重點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11 月 15 日 13:09 | 分類 科技政策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新版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出爐,修訂四大重點


台灣位處地震活躍的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所有工程均需依政府頒布的規範進行設計施工。今年 10 月,新版「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正式上路,針對軟腳蝦建物、土壤液化等危險因素加以修訂規範,進一步提升我國建築物耐震能力。

國研院國震中心自 2005 年起主責協助內政部檢討修訂建築物耐震規範,但上一次修訂已是 2011 年,間隔 11 年終於釋出新版規範,主要修訂重點有四:提升鄰近斷層區域耐震安全、改善軟腳蝦建物耐震能力、精進土壤液化圖資與抗液化設計、確保隔減震元件設計品質與效能。

1999 年 921 大地震後,學研界越加重視建築抗震能力,當斷層錯動引發地震時,鄰近斷層的區域常地表明顯位移與激烈晃動,相較於遠離斷層區域,更易對建築物造成重大破壞。國震中心於新版耐震規範調整鄰近活動斷層區域之耐震設計要求,確保建築物耐得住「近斷層效應」。

以旗山斷層為例,依新版耐震規範設計之近斷層區域新建築物,耐震能力約可提升 20~30%,但工程造價成本僅增加約 5%。

一地震就底層倒塌、上半部相對完整的軟腳蝦建物則需進行整體結構補強,新版耐震規範訂定經評估須強制改善的建築物,在進行完整補強或拆除重建前可採取階段性補強,以提供短期保護措施、避免突有強震來襲破壞。

土壤液化也是建築物坍塌的危險因素,國震中心蒐集國內與世界各國土壤液化案例各 300 多筆,分析計算台灣不同區域土壤抗液化強度,從而推出土壤液化評估方法收錄於新版耐震規範,精進全國液化潛勢圖的正確性。

國震中心表示,希望透過耐震設計規範與相關法規的更新與修訂,讓新建建築物持續符合「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壞」的耐震要求。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