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與吉卜力合作八年前戛然而止,是什麼契機再次合作《星際大戰》?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11 月 16 日 8:00 | 分類 數位內容 , 網路 , 電子娛樂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迪士尼與吉卜力合作八年前戛然而止,是什麼契機再次合作《星際大戰》?


前幾天,吉卜力的 Twitter 上公布了他們與迪士尼旗下、專門製作《星際大戰》內容的盧卡斯影業合作影片,之後包括宮崎駿在背景與星戰著名小尤達格羅古玩具的合照等,不過他們沒有吊影迷的胃口多久,之後吉卜力工作室很快地公布了他們將在 Disney+ 上公布的新作品:《禪意:格羅古與灰塵小精靈 – Zen – Grogu and Dust Bunnies》(暫譯)。

原本以為是史詩集劇作,但其實是三分多鐘的動畫小品,描述了格羅古與《龍貓》宇宙中的灰塵小精靈互動,如果迪士尼針對吉卜力所設計的格羅古也推出玩具,這個動畫的任務就差不多完成了──雖然在爛番茄網站上,觀眾分數只有 50% 的新鮮度。

對台灣的觀眾而言,宮崎駿與吉卜力是我們從小到大就很熟悉的動畫製作公司,但對歐美人而言,宮崎駿的作品雖然在亞洲家喻戶曉,但在美國的票房與知名度卻是被歸類在「藝術電影」般的地位,換句話說就是不被期待賣座的片子。

《風之谷》的美國版剪輯開啟了惡例

在 1984 年吉卜力發表了首部動畫長片《風之谷》,當然做為一間動畫公司,他們想方設法將這部電影往海外銷售,一家名為 Manson International 的公司拿到了美國的發行權,他們不但為《風之谷》作了美國配音,也剪掉風之谷 22 分鐘的片長。

這為吉卜力在美國的發行開了惡例,宮崎駿與之後的動畫製作人往後為此付出許多代價,但對於一間剛起步的動畫公司而言,他們沒有太多能夠抵抗大公司的能力──況且當時他們根本沒有海外發行的經驗。

之後因為與德間書店的入股,吉卜力得以專注在動畫製作上,無需分神應付資金、發行等問題。《天空之城》、《龍貓》、《魔女宅急便》等作品廣受日本歡迎,而也是因為這樣,迪士尼成為這些電影的美國發行商。

但這也讓充滿藝術家性格的宮崎駿、吉卜力製作人們感到痛苦,即使在合約規定不能修改的情況下,迪士尼還對《魔女宅急便》在美國發行時進行音樂、音效甚至是對話方面的剪輯。

但迪士尼的的發行的確為吉卜力帶來財務上的便利,因此吉卜力仍然選擇與迪士尼合作發行,甚至在 1996 年,迪士尼成為吉卜力的獨家海外經銷商。或許是因為吉卜力忍耐到了極限,這之後就發生了著名的《魔法公主》事件。

哈維‧溫斯坦與吉卜力

宮崎駿嘔心瀝血的傑作《魔法公主》在迪士尼拿到代理權後,迪士尼找了哈維‧溫斯坦來做美國版的監製(對,就是你知道的、那個引發 metoo 運動的哈維‧溫斯坦)。《魔法公主》的片長兩個小時,當時美國不太有那種適合家庭觀看的兩小時動畫長片。因此哈維‧溫斯坦認為這部電影應該要剪短。

據說《魔法公主》的製作人鈴木敏夫送給哈維‧溫斯坦一把武士刀跟一張紙條,紙條上面寫:「不要剪接。」這件事情在宮崎駿於 2005 年的英文採訪中親自證實(雖然我想知道那把武士刀怎麼送到美國,還是在美國買的?)

最終吉卜力贏得了這場戰鬥,哈維‧溫斯坦放棄了剪輯,有些人認為這代表著吉卜力能夠與迪士尼相抗衡,即使是在亞洲已經知名的吉卜力,這樣對抗大財團的氣魄也很少見。

但不知道是否是「對抗」大企業的結果,《魔法公主》在當時只有 7 家電影院上映,最終獲得了 230 萬美元的票房──即使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千尋的神隱之旅獲得了好萊塢肯定

雖然票房無法跟好萊塢大片相比,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神隱少女》也開啟了吉卜力在美國的知名度。而這一切也需要歸功於另一個後來被捲入性騷擾糾紛、人稱當代華特‧迪士尼的製作人約翰‧拉薩特。

約翰‧拉薩特是皮克斯的創辦人之一,他執導了《玩具總動員》前兩集與《蟲蟲危機》等作品,之後也擔綱《怪獸電力公司》與》《超人特攻隊》等作品的製作人。他本身就是宮崎駿的粉絲,根據專注於迪士尼公司報導的 Jim Hill Media 的網站說法,當皮克斯內部進行《神隱少女》的首映後,約翰‧拉薩特立即自願擔任美國版的執行製作,且找到動畫版《美女與野獸》的聯合導演協助英文翻譯。

▲ 《神隱少女》在日本有廣大迴響,但也還打不進美國的主流市場。(Source:ghibli.jp

但在日本創下票房記錄的《神隱少女》,在 2002 年與拿到奧斯卡後重新上映的 2003 年加起來,雖然有 714 家戲院上映,但總票房也就 1,000 萬美元,甚至排不進當年的百大票房。不過這部電影仍然開啟了吉卜力與皮克斯的合作,由《腦筋急轉彎》的製作人接下來《霍爾的移動城堡》在美國的執行製作。

但這部有受到伊拉克戰爭啟發的反戰動畫電影《霍爾的移動城堡》在美國不受歡迎,最終也就只拿到 500 萬美元票房──不過這似乎也在宮崎駿的預料中,極度反戰的宮崎駿因為反對伊拉克戰爭,當時甚至因此拒絕到美國去領奧斯卡動畫獎,不過他直到數年後才把這個祕密講出來,因為當時的美國製作人(推測是約翰‧拉薩特)希望他不要講出來。

▲ 吉卜力的美國票房資料。(Source:Box Office Mojo

從高峰票房逐漸下降的美國票房

之後的《崖上的波妞》、《借物少女艾利緹》兩者被認為是比較貼近迪士尼本身的「調性」,而迪士尼也因此加大了行銷的力道。相比於被判定為 PG-13 (13 歲以下的人無法觀看)的《魔法公主》,這兩部片子更適合闔家觀賞,因此也成為吉卜力在美國最賣座的電影前 2 名,《借物少女艾利緹》獲得了 1,920 萬美元的票房;《崖上的波妞》則獲得了 1,509 萬美元票房。

不過在《借物少女艾利緹》後,《風起》票房就差強人意,只有 500 萬美元左右──宮崎駿的動畫本身並非都是像《龍貓》、《崖上的波妞》等較為兒童向的的題材,也同樣有包含《風之谷》、《魔法公主》、《風起》等較為嚴肅的題材,這跟美國壁壘分明的動畫市場有差異,美國就是成人歸成人、家庭歸家庭。宮崎駿的動畫在畫風上比較偏向家庭畫風,因此較難突破。

但《風起》仍然受到強烈的讚譽,在爛番茄甚至有 88% 的新鮮度高評價。不過迪士尼可能已經難以「駕馭」吉卜力的題材,之後由專營獨立動畫的發行商 GKIDS 接手美國業務並發行了《輝夜姬物語》、迪士尼跳過的《來自紅花坂》、《回憶中的瑪妮》等片。

▲ 在爛番茄獲得高評價的《風起》。(Source:Rotten Tomatoes

吉卜力的美國版權轉移

而迪士尼與吉卜力的合作也就到《風起》為止,原本電影的發行權也轉給了另一家發行商 Fathom Events。

2019 年,減少動畫電影產出,主要是進行合作的吉卜力,終於願意釋放版權到影音串流上,但美國境內是放在 HBO Max,而美國以外的地區則是放在 Netflix 上、而 Disney+ 完全沒消息。在《禪:格羅古與灰塵小精靈》上映前,許多人都認為兩者不可能再合作了。

表面上看來,迪士尼透過盧卡斯影業找吉卜力,是因為意料之外的結果,但其實這對迪士尼來說是一個最實際的合作方案。

為什麼是《星際大戰》?

以整個亞洲地區來說,日本是一個非常迷戀《星際大戰》的地方──尤其是《星際大戰》的四五六部曲,也因此星戰電影在亞洲的宣傳,都是以日本為主要基地。

雖然星戰有些新角色出現、並嘗試吸引更多小朋友,但《星際大戰》的受眾仍以成人為主,這對喜愛拍出嚴肅或是深沈動畫題材的吉卜力來說,絕對是一個合理且一拍即合的合作之選。

雖然第一部以星戰新角色格羅古為主的動畫,目前看來不是很受到歡迎──內容可能太過「禪意」了,但很明顯雙方的合作不會只有這短短的三分鐘影片,不知道這次是否會重新打開迪士尼與吉卜力的合作之門?

(首圖來源:Dis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