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限制鎵鍺出口恐遭反噬,加速稀土供應鏈去中化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7 月 10 日 8:30 | 分類 國際貿易 , 材料、設備 , 零組件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中國限制鎵鍺出口恐遭反噬,加速稀土供應鏈去中化


中國 3 日宣布限制兩種稀有金屬鎵與鍺出口,因中國對兩種廣泛用於高科技產品的稀有金屬擁有壟斷性市場地位,外界一般認為,中國企圖報復美國等國限制晶片製造設備出口,並當成和美國談判的籌碼。不過學者分析,此舉可能加速其他國家稀土供應鏈去中國化,反而造成中國失去市場的惡果。

反制美國晶片封殺,中國祭出鎵鍺出口限制

中國商務部、海關總署日前公告,自8月1日起,將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媒體分析,這是中國企圖限制鎵、鍺晶片製造和通訊設備用金屬出口,以反擊美國主導封殺中國半導體。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引述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鳳英分析,指限制兩種金屬出口可能是「對等反制」:「國際很多稀有關鍵金屬都是中國供應,為什麼中國供應給某些西方國家,製成晶片後反卡住中國脖子呢?」

中國稀土供應世界之冠,犧牲環保搶低價市場

歐盟今年關鍵原材料研究顯示,中國絕對是兩種金屬的最大來源國:佔鎵供應94%和鍺83%。不過專家分析,稀有金屬意思是自然狀態不多,但也非極度稀有,只是加工成本極高,加工過程污染很大,中國只是用低價及犧牲環保等手段成為市場壟斷者。

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汪哲仁說:「日本西方對加工過程造成環境污染忍耐度較低,中國忍耐度較高,所以中國較低階稀土原料成本售價有競爭優勢,從中國進出口資料可看出來,中國出口大量低階原料。」

中國欲以稀土要脅西方國家,市場恐遭反噬

中國想以控制稀土出口要脅其他國家,汪哲仁持保留態度,因中國限制原料出口導致價格飆漲,就會喪失低價優勢,導致其他國家增產供應,反倒侵占中國市占率。

中國掀稀土戰,加速各國供應鏈去中化

他舉例中國曾在2010年報復性限制出口日本稀土,不僅導致中國出口額下滑,使市占率近乎99%萎縮到剩約65%,且更促使日本積極重整供應鏈以去中國化。

汪哲仁說:「以前2010年,曾禁止稀土出口日本,結果沒有很好,反而促成日本極力擺脫依賴中國稀土,所以不管產業貿易資料或經驗看,中國較難使用禁止出口要脅其他國家,加上這幾年西方國家擺脫依賴中國稀土很努力,現在看到美國、澳洲都有把生產本土化,依賴性慢慢降低。」

也因中國對兩種稀有金屬擁有壟斷地位,更多企業開始重新考慮進口中國稀土。美國商務部發言人表示,中方動作「突顯分散供應鏈的重要性。美國將與盟邦及夥伴合作解決問題,並建立關鍵供應鏈韌性。」

總部位於荷蘭的跨國礦物和金屬生產商Nyrstar表示,已考慮在澳洲、歐洲和美國進行鍺和鎵開採計劃,以緩解中國限制的短缺問題。瑞典愛立信(Ericsson)則表示,始終致力供應商多元化,下一步也將分析中國限制出口鎵鍺的影響。

供應鏈去中化成共識,中國恐自食惡果

儘管推動供應鏈去中國化仍要時間,但中國步步進逼同時,也使其他國家達成共識,讓中國面臨稀土供應鏈去中化及失去市場的惡果。

(本文由 中央廣播電台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