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自動化,將是改變戰場的下個潮流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15 日 8:1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自動化 , 軍事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人工智慧自動化,將是改變戰場的下個潮流


俄烏戰爭使無人機成為軍事領域討論的當紅炸子雞,雖然烏克蘭許多應用無人機方法,如簡易改造商業無人機不對稱攻擊,是在俄軍意想不到、過於大意、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才生效,未必能成為戰場常態,但人類搭配遙控無人軍事武器模式,進一步搭配人工智慧,可能成為將來戰場主流,並挑戰軍武產業生態。

科技變化往往會對戰爭武器有革命性影響,二次世界大戰的海軍變遷就是最好例子,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以前,人類對海軍的想像如俾斯麥號、大和號這類偉大戰艦,但隨著飛機技術成熟,艦載機能攻擊戰艦艦砲遠遠無法企及之處的敵方目標,結果海軍作戰進入航空母艦時代,偉大戰艦在飛機迫害下成為悲慘的活靶,俾斯麥號、大和號都成為廢鐵。

無人軍武裝置的發展,也可能造成這類革命性改變,現在載人武器,從空中戰機、直升機,陸地戰車,到海中艦艇、潛艇,很可能被「人機分離」取代,進一步來說,是以人類指揮具備人工智慧的自動化無人武器。

目前烏克蘭無人機、無人船使用方式只是這趨勢的雛形,無人機/船並沒有所謂人工智慧可言,但已展示這種組合的潛力,遙控無人機不只改造來攻擊,偵查更大幅提升傳統火砲、火箭及飛彈命中率與殺傷力。

俄烏戰爭也顯示,載人直升機太容易受單兵防空武器及戰鬥機夾殺,戰損高到無法承受,不論直升機造價或損失優秀飛行員都難以彌補,但直升機偵察任務,卻可由商用無人機輕鬆取代,即使遭擊落損失也遠比直升機小,甚至直升機攻擊任務可大部分由無人機取代,雖然必須動用較昂貴的軍用無人機,但即使自殺式攻擊,耗費也比出動直升機被擊落便宜,更不用說不會損失人命。

比較之下,載人攻擊與偵查直升機很可能是將來戰場受無人機風潮影響第一個消失的軍事武器。無人機要達到載人直升機等任務功能,必須更高度整合衛星資訊通訊,以及內建一定程度人工智慧,人類只要指揮,不需時時遙控,無人機有人工智慧可一定程度自動操作,也能避免一旦受通訊干擾,就會成為無頭蒼蠅的弱點。

差別在不需要保護艦艇上的人

另一個可能最快遭無人化的軍事武器是潛艇,澳洲想打造 13 艘攻擊潛艇,需高達 280 億澳元,且需要十幾二十年才能完工,但若改成打造人工智慧潛艇,花費只要每台 2,300 萬澳元,數字天差地別,交貨更遠快於傳統潛艇,只要 2025 年中就能完成。

這差別就在不需要保護艦艇上的人,傳統潛艇要 132 人操作,很大空間與機能是為了維持 132 人生存與生活,132 人其實有很大部分工作只是管理並維持空間與機能,結果是最起碼潛艦必須打造高難度的耐壓殼,因人類無法在深海高壓生存,生活空間的壓力必須是一大氣壓,因此須用強力耐壓殼才能承受深海高壓與一大氣壓的壓力差。

這就大幅增加潛艦製造技術需求與成本,再加上各種維持人類生存與生活機能設備後,大小等於足球場,更需要內建無數科技,成本高、製造曠日廢時,上戰場也更容易被發現摧毀。

若把人類完全拿掉,就不同了。純機器可在深海高壓下運作無礙,耐壓殼省下來,沒有所有維持人類生存與生活的需求,無人潛艇可縮小到一輛巴士大,成本大為減少,製造時間也更快,傳統潛艇同樣預算可打造一整群無人潛艇;體積小運用更靈活、戰場生存性更高,沒有載人更可無顧忌犧牲,戰術靈活性也更強。

與無人機可遙控不同,海中無法傳遞無線電波,因此無人潛艇一定要搭載人工智慧,若沒有搭載人工智慧,頂多是載人潛艇一定距離內以線控操作的線控子艇。但無人潛艇搭載人工智慧自動化巡航,以人類技術來說早不成問題,澳洲正在考量這類產品「鬼鯊」(Ghost Shark)與傳統潛艇孰優孰劣。

直升機、潛艇可能是先遭人工智慧機器取代的軍事武器,接下來甚至傳統戰車、火砲都有可能改成人工智慧操作,不用人就會大大提升戰術靈活性,指揮官可大膽把火砲派到最前線,不必擔心人員傷亡或被俘。所有人員都可待在安全的後方,且不需訓練大量有操作火砲經驗的砲兵──人工智慧自動化可全部取代──只需少數戰術指揮人員,讓戰爭軍人數銳減,使人口大國失去歷史上戰爭的絕對優勢。

過去軍事武器引進技術的速度相當慢,有如冰河流動,但打造人工智慧,可能引進大量商業軟體開發工程師,或某些軍事後進國家將商業人工智慧直接引入軍事武器,這可能造成軍武冰河時代結束,自動化人工智慧軍事武器時代提早到來。

到時,人類可能要真的擔心〈魔鬼終結者〉的「天網」會不會成真了。

(首圖來源:Royal Australian Nav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