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鈣鈦礦太陽能穩定性?科學家找到解方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12 月 30 日 10:23 | 分類 太陽能 , 能源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如何提高鈣鈦礦太陽能穩定性?科學家找到解方


成本低、效率高,在鈣鈦礦太陽能進入主流市場前,還有哪些課題待克服呢?

目前常見的太陽能技術為矽晶太陽能,隨著技術愈來愈成熟,裝置量逐年增加,自 2000 年以來矽晶太陽能成本急劇下降,除了矽晶太陽能技術,也有許多光電技術正默默努力出頭天,好比有機太陽能(OPV)、染料敏化太陽能(DSC)和鈣鈦礦太陽能(PSC)

礦物學家在19 世紀發現地殼中自然形成的鈣鈦礦,20 世紀類似結構的變體用於電子工業,日本研究團隊在 2009 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而獲獎,經由不同研究團隊的不斷改良製程,轉換效率在短短幾年內從最初的 3.8%,現在一平方公分的電池已經超過 23%。

雖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尺寸一變大,其轉換效率就會下降,但近年來的研究已經讓大面積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不錯的表現。

其製程比矽晶太陽能簡單,材料更便宜,效率潛力更高,只可惜不穩定,當鈣鈦礦電池對紅外線和紫外線敏感,暴露在水和氧氣下,其的晶體結構會改變。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發現,當空氣中的水和氧氣相互反應,就會加速鈣鈦礦中不必要的相變。

那麼該怎麼辦呢?太陽能板一定會碰觸到環境中的空氣跟水氣。過去科學家們嘗試用矽晶太陽能包裹的三明治製程,喬治亞理工學院團隊則嘗試另一種方法,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上應用常見工業化學品 PEAI(phenethylammonium iodide)薄膜。

PEAI 具有排水特性,可是研究人員發現,太陽能板的廢熱會激發 PEAI 分子進而失去防水能力,因此團隊下一部是打造耐熱版本的 PEAI,目前除了喬治亞理工學院外,英國、台灣與 NREL 也有投入 PEAI 研究。

與矽晶太陽能所需的精密製造流程相比,鈣鈦礦太陽能板可以藉由塗漆噴塗、沉積或表面印刷簡易方式製造,可實現大量、低成本生產,且鈣鈦礦太陽能在低光源下也能發電,傳統的矽太陽能電池除非有高照度的光才能發電,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即使低照度下也能發電,應用更加廣泛。

(首圖來源:喬治亞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