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科技戰局》各國瘋加碼半導體與 AI 補助,吳政忠深談台灣晶創計畫勝出策略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1 月 15 日 8:31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半導體 , 尖端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半導體科技戰局》各國瘋加碼半導體與 AI 補助,吳政忠深談台灣晶創計畫勝出策略


全球在 3 年疫情之後緊接著面對 ChatGPT 問世帶來的科技衝擊,為讓台灣乘半導體製造優勢站穩此波趨勢,國科會今(2024)年即將啟動第一期「晶創台灣方案」。國科會主委吳政忠此次也特別接受《科技新報》專訪,深談在各國政府陸續祭出鉅額補助政策之際,台灣如何透過晶創計畫從中勝出。

「因為疫情導致晶片短缺,讓台灣的能見度變得非常非常非常好」,吳政忠強調了三次「非常」。

他口中台灣在國際能見度的轉變,正是來自於 COVID-19 疫情過去 3 年肆虐全球,隨疫情衍生的遠距模式帶動多種嶄新晶片應用需求,市場對半導體晶片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加上碰上全球運輸障礙,全球罕見地出現各種晶片供不應求局面,各國也因此深刻認知台灣在半導體製造上扮演的重要角色。

從量化數字來看,根據 TrendForce 調研數據,2023 年全球晶圓代工產能台灣、中國、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全球晶圓代工產能占 86%,其中台灣以 46% 占比位居第一。

也正因為疫情導致的晶片短缺,加上地緣政治影響,各國政府意識到晶片在地化製造與半導體發展的重要性,多國政府都透過政策補助,大舉發展半導體產業。

其中,2022 年美國便推出晶片與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簡稱「晶片法案」),預計於半導體研究投入 520 多億美元,其中 300~400 億用在邀請全世界晶片大廠去美國設廠製造,包括台積電、三星;同年歐洲也推動《歐洲晶片法案》(European Chips Act,ECA),訂立 2030 年歐洲晶片在全球市占率要達 20% 目標,確保歐洲晶片供給安全。

吳政忠強調,未來各行各業都有晶片需求,全球下個十年對晶片的需求不是線性增加,而是指數性增加,伴隨各國各有政治考量,台灣為了未來競爭優勢「勢必得走出去」,所以與他國合作之際仍要保有核心關鍵技術,政府將謹慎行事。

▲ 吳政忠直言,面對未來全球競爭,台灣勢必得走出去。

儘管台灣在晶圓代工和封測上做到世界第一,而 IC 設計全球市占第二,「但 IC 設計實力與第一名仍有鴻溝般的差距」,吳政忠這麼說。這也是為什麼今年將上路的晶創台灣方案中,比重很高一部分正是著眼於提升台灣 IC 設計產業的國際市占率,目標是 10 年後台灣 IC 設計全球市占率從目前約 2 成提升至 40%。

由國科會跨部會合作推出的「晶片驅動台灣產業創新方案(晶創台灣方案)」,預計 113~122 年間挹注 3,000 億元經費,第一期自 113 年啟動,為期 5 年,運用台灣半導體晶片製造與封測領先全球優勢,結合生成式 AI 等關鍵技術發展創新應用,搶先布局台灣未來科技產業,推動各產業借力發揮、加速創新。

吳政忠直指:「生成式 AI 將會是台灣站上另一巔峰重要契機!」他說,生成式 AI 剛處於起點,但這個工具會在很短時間內巨幅進步,進入門檻也會越來越低,台灣學、業界需把握在第一時間找到生成式 AI 進入各行各業的發光點,領先世界建立 model。

他解釋,未來大部分產業創新都需要晶片,反之,IC 設計產業需要走向各個產業。過往 IC 設計產業都是跟著國際廠商規格,但隨著生成式 AI 問世,以後的競爭比的是速度,誰能先看到需求所在與需求方向,誰才有領先機會。

而台灣要運用的是目前半導體產業優勢,建立從發想到產品驗證的快速流程,最終門檻低至足以讓各行各業跨進來,以晶片結合生成式 AI 驅動的產業創新結果將遍地開花。「我們的目標是要 lead(領導)那些產業」,吳政忠說。

而政府將在這當中將扮演橋梁角色,晶創計畫一方面創造需求給業者,另一方面媒合晶片設計業者抓穩生成式 AI 商機,力求以晶片驅動各產業邁向創新。

吳政忠也提醒,中小企業若沒有跟上創新,很可能在新一波科技浪潮中被消滅,因此政府立刻布局長期發展,必須加速讓更多人理解生成式 AI,不能走以往慢慢耕耘的代工思維以免落後。

晶創計畫結合產業創新條例修正

然而,隨著全球政府都積極透過鉅額補助吸引國際廠商設廠與發展半導體,台灣的補助金額是否相對缺乏優勢?

吳政忠指出,台灣若跟其他國家比投資金額沒有贏面,但台灣從中屹立不搖的關鍵是因為擁有人才,面對美國歐洲競爭,「人才才是重點。」晶創台灣方案是政府過去 1 年與台灣學業界共同討論推出的成果,結合經濟部的產業創新條例修正,提供半導體業者租稅優惠,他強調,兩項政策是布局未來 5~10 年科技發展重要支柱。

人才培育交流

提至此,吳政忠也直言,未來可能大多數人都要學習生成式 AI 程式,甚至納入學校教育,由於生成式 AI 所需人才又比 AI 人才更進階,台灣必須擅用技專校院、科技大學等注重實作的人才。

儘管晶創計畫 10 年台幣 3,000 億元經費不多,但這筆資金更大目的是強化台灣半導體學院人才、升級國科會半導體中心基礎設備,畢竟台灣最吸引國外的一點就是完善半導體生態。

未來半導體將走向全方位競爭,我們不只需要各領域人才,還得培養一段時間。有關晶創計畫人才培育布局,吳政忠表示今(2024)年就會前往海外設立基地招募國外學生,同時小心拿捏如何不讓台灣人才於交流過程流失。

「我們現在碰上了生成式 AI,將是夾縫中的機會!」吳政忠對於台灣產業發展極具信心,但他不諱言,「我們也要很努力」,因為未來發展的速度會非常快,走在前面的人勢必更辛苦。如果成功了,以後會有一堆人跟在你後面,但若沒有立刻布局長期發展,「未來一定跟不上」。

訪問的最後,吳政忠仍再次強調,晶創計畫就是現在該做的事,合作雖然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合作一定失敗,台灣若成功抓住晶片媒合生成式 AI 商機將有機會成為世界另一頭領頭羊。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攝)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