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不存在,宇宙可能已有 267 億年歷史?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3 月 18 日 13:16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暗物質不存在,宇宙可能已有 267 億年歷史?


宇宙結構主要由正常物質、暗能量、暗物質組成,但渥太華大學最近一項研究提出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宇宙可能不存在暗物質。

從未直接觀察到的暗物質是物理學界一直在追尋的海市蜃樓,它們不與光或電磁場相互作用而不可見,只能透過重力識別,但一直是解釋星系、恆星、行星行為的基本元素,沒有暗物質就無法解釋整個宇宙運作。

然而根據渥太華大學物理學教授 Rajendra Gupta 結合 CCC 理論(covarying coupling constants)與 TL(tired light)理論的新模型,研究人員稱「不穩定時空」便能解釋宇宙膨脹與銀河系旋轉,無需暗物質和暗能量存在。

這個模型結合了 2 個想法:自然力如何隨宇宙時間推移而減弱,以及光在長距離傳播時由於與其他物體或粒子碰撞,會隨時間推移損失能量。

在標準宇宙學中,遙遠星系、類星體的光譜往往會觀察到紅移(Redshift)現象,其紅移增加比例與距離成正比,原因是宇宙正加速膨脹使天體發出的光波被拉長,譜線因此「變紅」,而科學家相信暗能量的存在本身,就是宇宙膨脹、加速膨脹之謎的解答。

但團隊分析了近期有關紅移星系分佈中觀測到的重子聲學振盪(baryon acoustic oscillations,BAO)位置數據,其 CCC+TL 新模型表明,實際上只是因為耦合時力量不斷減弱,才導致宇宙膨脹速度加快,而不是暗能量造成。

該模型可以像當前 ΛCDM 模型一樣準確擬合 Ia 型超新星 Pantheon+ 數據,也可以符合韋伯太空望遠鏡觀測宇宙早期星系的角度大小。團隊還重申先前研究結論,即宇宙當今年齡不只 137 億年,而是 267 億年。

新研究雖然不夠完美,畢竟 TL 理論在科學界長期處於探討邊緣,但它確實凸顯一個明顯觀點,即宇宙標準模型有缺陷。

該論文發表在《天文物理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