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科學家發現,奈米塑膠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幫兇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3 月 23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義大利科學家發現,奈米塑膠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幫兇


新研究發現,頸動脈組織有微塑膠或奈米塑膠者,三年內心臟病發、中風或任何原因的死亡風險都會增高。結果本月發表於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研究檢視 257 名接受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患者的頸動脈組織。電子顯微鏡檢查組織發現,許多樣本有「邊緣具有鋸齒狀的(微小塑膠)異物」散布於動脈硬化斑塊,且 150 人牙菌斑組織也檢測出聚乙烯(PE,保鮮膜、塑膠袋、食品和飲料容器等主成分);31 名樣本驗出聚氯乙烯(PVC)。更重要的是,含奈米塑膠的患者 34 個月內,心臟病發或中風風險增加一倍。

主要科學家義大利坎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Campania)拉斐爾·馬費拉(Raffaele Marfella)教授表示:「這是迄今第一個將塑膠污染與人類疾病聯繫在一起的研究。突顯塑膠存於動脈粥樣硬化組織,但我們的發現必須在數目更大群體再求證。」

另一項研究發現,每一公升瓶裝水平均含 24 萬個微塑膠粒,90% 是奈米塑膠。因奈米塑膠極小,只有人類頭髮寬度千分之一,可經消化道或肺部進入血液循環,侵入各器官、組織細胞內,可能干擾細胞正常新陳代謝並引進會使內分泌失調的化學物質,如雙酚、 鄰苯二甲酸鹽、 重金屬以及多氟物質(PFAS)等,逐漸累積。

還有動物實驗顯示,懷孕母鼠攝入塑膠微粒 24 小時後,胎鼠大腦、心臟、肝臟、腎臟和肺部都會出現塑膠化學物質。另有研究表明,奈米塑膠可能導致組織損傷、發炎,也可能影響心率及心臟功能。

但國際瓶裝水協會表示:「目前奈米塑膠對健康的危害未有確切科學結論,媒體基於假設和猜測的報導可能引起不必要恐慌。」而瓶裝水並非奈米塑膠唯一來源,合成橡膠輪胎、合成紡織品因運轉及洗滌侵蝕和磨損,以及城市和家庭廢物分解,才是奈米塑膠的最大來源。

未參與這次研究的兒科醫師菲利普·蘭德里根(Philip Landrigan)博士表示,證據顯示,微塑膠可能與人類心血管疾病有關。血管斑塊組織發現微塑膠和奈米塑膠本身就是突破性發現,但他也提問:「奈米塑膠真的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嗎?還有哪些器官可能面臨風險?如何減少暴露於高塑環境?」

(首圖來源:Flickr/Felton Davis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