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也無法忽視的威脅!比亞迪為何變成美國汽車業者的惡夢?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4 月 21 日 10:00 | 分類 中國觀察 , 汽車科技 , 電動車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馬斯克也無法忽視的威脅!比亞迪為何變成美國汽車業者的惡夢?


2011 年,特斯拉(Tesla)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受訪時,嘲笑中國電動車比亞迪(BYD)根本不是對手,他說:「我不認為他們產品有多好,他們應該先確保自己不會在中國倒閉吧。」

十多年過去,現在馬斯克已經笑出不來了。2023 年第四季,比亞迪純電動車(BEV)的全球銷量超越特斯拉,成為最大電動車製造商。810 億美元的市值也躋身全球十大汽車製造商,超越了 BMW、福斯(Volkswagen)和福特(Ford)。

面對來勢洶洶的中國勁敵,該擔心的不只特斯拉,還有更殘酷的問題:比亞迪可能威脅美國汽車產業。

比亞迪鎖定中低價客群、主打高 CP 值,迅速崛起成電動車霸主

《Nikkei Asia》曾分析比亞迪快速崛起的三大條件:成本低廉、龐大的垂直整合鏈和中國政府的政策補貼。創辦人王傳福做電池起家,比亞迪能自己生產刀片電池(Blade Battery)和汽車零件,並鎖定中低價位客群,這些優勢至今仍發揮作用。

去年推出的小尺寸車身「海鷗」(Seagull)電動車,售價不到 1 萬美元(約新台幣 32 萬元),引發全球汽車製造商的焦慮,尤其歐美廠商擔心比亞迪會搶走市場,打擊他們的產量和汽車價格。福特電動車部門營運長馬林‧賈亞(Marin Gjaja)接受 CNBC 採訪表示,「最終中國(車商)一定會進到美國來」。

(Source:比亞迪

報導指出,大多數美國汽車製造商還不能靠電動車賺錢,而比亞迪打出低價策略的海鷗電動車卻進帳不少利潤,加上近年比亞迪主攻新興市場,包括拉丁美洲、東南亞和歐洲,讓汽車製造大廠們繃緊神經。有人認為,雖然海鷗還沒進入美國,但比亞迪的影響力日益擴大是不爭的事實,攻占美國市場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美國製造業聯盟(Alliance for American Manufacturing)近期發布報告指出,「比亞迪汽車能賣得這麼便宜,是因為背後有中國政府的資金支持,一旦進入美國市場,可能會為美國汽車產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以前不把比亞迪放在眼裡的馬斯克也在今年 1 月坦言:「中國車商可能在沒有貿易壁壘的情況下,摧毀全球競爭對手。」

如果比亞迪的海鷗足以撼動美國、甚至全球車市,除了價格戰,還有哪些優勢?

從開車的體感來說,比亞迪的海鷗、雪佛蘭(Chevrolet)的 Bolt、日產(Nissan)的 Leaf 或 BMW 推出的 i3 都沒有太大區別,加速快、安靜,且座椅舒適。不過,美國工程公司 Caresoft Global 拆解 30 多輛中國電動車,發現比起小鵬、蔚來等汽車,比亞迪的海鷗贏在車身結構、電池和零件,「從設計到製造都是簡單且高效率,品質出乎意料的好」,加上不到 1 萬美元的售價,CP 值非常高。

繞過歐美,進軍汽車產業弱國、大舉搶占市場

事實上,比亞迪的成長還要歸功海外市場,去年銷量超過 300 萬輛,海外市場就占一成,比去年初成長一倍。根據 CNBC 報導,由於中美貿易戰延燒,歐洲市場政策尚不明確,所以比亞迪把目標放在新興市場,並在泰國、巴西、印尼、匈牙利和烏茲別克設廠。

「比亞迪的策略是選擇汽車產業較弱的國家,受到的政治阻力比較小」,里昂證券(CLSA)分析師馮曉(Xiao Feng)舉泰國為例,比亞迪到泰國設廠後,今年 1 月的銷量已經超越豐田汽車(TOYOTA)。《日經中文網》指出,2023 年泰國新車銷售市場受到比亞迪純電動車的帶動,中國車商市占增至 11%,日本車商則跌破八成。

市調公司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數據分析,比亞迪已經成為東南亞最暢銷的電動車品牌,去年搶下超過三分之一的市占率,今年的目標是銷量再翻倍。在東南亞插旗後,比亞迪瞄準拉丁美洲,近期把目標鎖定美國的鄰居──墨西哥。

今年 2 月,比亞迪執行副總裁李珂(Stella Li)向《路透社》(Reuters)透露,為了提升墨西哥的市占率,正在找尋設廠地點。他強調工廠會選在墨西哥中南部,而不是靠近美國邊境的北部。

儘管如此,美國的擔憂沒有減少。投顧公司 Automobility 執行長比爾‧羅索(Bill Russo)認為,如果比亞迪真的在墨西哥設廠,就能搶灘美洲市場,「墨西哥是美墨加協定(USMCA)的成員,他們有機會將產品從墨西哥出口到北美」。

面對比亞迪,美國有多怕?

比亞迪的崛起,美國汽車製造商很不好過,面臨美國和中國市場都萎縮的窘境。汽車三巨頭通用(GM)、福特和克萊斯勒(Chrysler)的美國市占率在 1984 年高達七成五,到了 2023 年卻大幅下降至四成。

美國和歐洲的政治人物都把矛頭指向中國電動車,甚至有參議員提議把中國汽車進口關稅提高至 2 萬美元。目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要進入美國市場,需要繳 27.5% 關稅。眼看比亞迪要在墨西哥設廠,前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揚言當選後,要對在墨西哥製造的中國汽車徵收 100% 關稅。

相較於政治人物的高度戒備,汽車製造商卻有不同的看法。福特汽車認為,業者無法控制法規和中國車商的擴展,做好產品才是正途。賈亞說:「我們應該去想客戶要什麼,在技術上取得競爭優勢,才能贏得客戶的心。」

曾任職通用汽車的泰瑞‧沃伊喬夫斯基(Terry Woychowski)也強調,要和比亞迪等中國車商競爭,美國車商必須快速學習和做出改變。他指出,長年以來,傳統車商已經習慣一套標準工作流程,這套流程存在一世紀,是時候思考存在的必要,「你必須在比亞迪進入美國前做好準備,要忘掉學過的東西。如果你已經做同一件事 100 年,不代表可以繼續下去,因為現在的環境已經不同了。」

(本文由 經理人月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