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努小行星來自原始海洋世界?歐西里斯號樣本發現磷酸鹽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6 月 27 日 15:57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貝努小行星來自原始海洋世界?歐西里斯號樣本發現磷酸鹽


去年,歐西里斯號探測器將裝有貝努小行星碎片的樣本艙送回地球,初步分析表明含有大量碳、含水黏土礦物證據;現在科學家進一步分析再發現磷酸鹽成分,暗示這顆小行星很可能從一個早已消失的原始海洋微行星分裂出來。

NASA 歐西里斯號(OSIRIS-REx)為一項小行星研究與採樣返回任務,2016 年 9 月發射,2020 年 10 月成功在小行星 101955(貝努小行星)採樣,2021 年 5 月開始返回地球,並在 2023 年 9 月順利將樣本艙送回地球。

初步分析表明貝努小行星含有大量碳、含水黏土礦物,主要多為矽酸鹽礦物蛇紋石(serpentine);但最近,科學家意外發現這批樣本還含有更引人注目的水溶性磷酸鹽(phosphate):磷酸鎂鈉,這是種由鎂陽離子(Mg2+)與磷酸根陰離子(PO43-)組成的離子化合物。

這些化合物是當今地球所有已知生命的生物化學成分,但在貝努小行星發現磷酸鹽讓人驚訝的原因是,歐西里斯號探測器過去遙測數據都未看過這種成分,研究團隊認為,這暗示貝努小行星可能從一個早已消失、微小又原始的海洋天體分裂出來。

雖然貝努小行星可能蘊藏與水相互作用的歷史資訊,但它的化學成分仍相當原始,元素比例與太陽非常相似,簡單說就是這顆岩石從 45 億年前誕生至今既沒融化、也未重新凝固,能讓我們一窺 45 億年前太陽系早期階段。

貝努小行星是顆非常美麗的外星岩石,預計未來幾年會有更多分析貝努樣本的科學論文釋出,種種發現都有助更精準描述類地行星的起源、演化。

論文發表在《Meteoritics & Planetary Science》期刊。

(首圖來源:NASA/論文)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