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 20 年的中國製造逐漸成為過去式,疫情使供應鏈中斷及美中貿易戰加劇,更加速製造業外移。調查發現中國勞動力不但不是全球最便宜,甚至可比一些歐洲國家,現在最便宜的勞動力是製造業積極佈建的印度。
中國 2001 年加入世界貿易協會後,全世界製造業湧進這低成本勞動力和營運的國家。中國也因為製造業帶動,讓 1.5 億人擺脫貧困,進入中產階級。Reshoring Institute 比較世界各地的勞動力成本,發現中國工資現在幾乎與某些歐洲國家工資相當,成本最低是印度、墨西哥和越南。雖然緬甸、孟加拉和非洲勞動力成本肯定更低,但研究著墨多數製造商從中國移往的地方。
中國不再是低成本國家
研究比較生產工人、機器操作員、製造主管和管理人員的公司。生產工人與機器操作員的平均薪資以德國、美國、英國最貴,都超過 3 萬美元,再來是西班牙、捷克、法國、中國、巴西、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墨西哥、印度。中國不能再說是低成本國家。
管理人員和主管方面,美國最高超過 7 萬美元,接下來依序是德國、法國、捷克、巴西、西班牙、英國、墨西哥、泰國、馬來西亞、越南、中國、印度。中國主管階級薪資仍低,但應該很快就會往上攀升。
美國人力成本全球數一數二,現在製造業仍要回流美國,原因是現在人力成本不是唯一考量。1990 年代末和 2000 年代初,中國製造決定通常只基於成本,但現在還要考量政府政策、貿易戰和地緣政治風險。
▲13 國家製造業基層員工薪資比較。(Source:Reshoring Institute)
美國、印度讓利撒錢吸引製造業
2017 年美國稅收改革法案將美國製造商稅率降至 21%,低於全球平均製造商稅率 24%。接下來又有中國的進口懲罰性關稅,以及鋁和鋼關稅,使進口產品更昂貴,疫情又增添全球製造的風險,現在加上地緣政治環境不穩定,大幅降低中國吸引力,現在美國又有《晶片與科學法案》、《降低通貨膨脹法案》和《重建更好的基礎設施法案》,讓美國製造獲得新資金和稅收優惠。
美國改善道路、港口、橋梁、鐵路和機場等基礎建設,都有助提高製造業效率和活力,自動化、採礦、綠色能源和 STEM 教育新投資,都是奠定美國製造業的未來基礎。
印度也在吸引從中國移出的龐大製造業機會,為了成為製造和出口中心,2020 年印度政府啟動生產激勵 (PLI) 計劃也收得成效,蘋果供應鏈去年 4~12 月從印度出口價值超過 25 億美元 iPhone ,幾乎是上個財年出貨量兩倍。印度不只人力便宜,地緣政治穩定性也高,市場預估 2023 年 iPhone 產量 5% 將在印度生產。
- Global Labor Rates: China is no longer a low-cost country
- Apple’s $2.5 billion iPhone shipments from India hint at a major manufacturing shift
(首圖來源:Flickr/Mitch Altman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