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GPU 敗也驅動,成也驅動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11 月 27 日 7:50 | 分類 GPU , 半導體 , 晶片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AMD GPU 敗也驅動,成也驅動


近來 AMD 在消費性 GPU 市場一直施展不開,且有逐漸被 NVIDIA 拉大差距之勢。AMD 日前甚至對外表示,明年的新 RDNA 4 架構會放棄推出高階產品線。

雖然AMD的解釋這樣做是為了吸引更多使用者以及開發者讓RDNA的生態系能夠進一步擴大,但事實是──從NVIDIA推出RTX 40系列GPU之後AMD的RDNA 3高階產品的效能便再也無法追上對手。以旗艦RX 7900 XTX為例,效能頂多和NVIDIA的二當家RTX 4080打平,完全看不到老大哥4090的車尾燈。

其實只看晶片本身的規格AMD並不輸;7900 XTX的核心數略少於4090但贏過4080,二當家7900 XT的核心數甚至贏過4080,但在遊戲下的效能卻是被4080遠拋腦後。背後的原因就是NVIDIA在GPU驅動領域的強勢。雖然AMD的驅動也沒有差到一無是處,但Day-0的遊戲支援度和穩定度還是NVIDIA略勝一籌。

而在消費者越來越看重的遊戲超取樣(Super Sampling)技術這塊,NVIDIA的DLSS更為強勢,即便AMD一直強調自家的FSR對所有品牌的GPU開放,不若DLSS限定NVIDIA的GPU那般霸道,但DLSS仍以更高的升幀率和遊戲畫質被市場認為是當今最佳的超取樣技術。

主流的家用主機和掌機,為何多採用AMD的解決方案?

不過說來諷刺,讓AMD在消費性GPU市場勾不著NVIDIA的驅動和周邊軟體反倒成了其在內顯(iGPU,內建於CPU的顯示單元)以及客製化GPU市場的巨大優勢,因為這塊的對手是剛跨足GPU領域的英特爾。其實英特爾之前受惠於較高的CPU市占率,內顯出貨量始終維持第一,但之前卻鮮少著墨,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內顯受限於晶片規模效能本來就較低。但AMD卻憑著具備RDNA架構的內顯在家用主機、以及近來躍上新聞版面的電競掌機,取得巨大成功。

英特爾原本想利用Meteor Lake的全新ARC內顯搶食大餅,但結果缺不如人意。相信看到這,各位讀者應該猜的到發生甚麼事了:這時的英特爾變成了在消費性GPU市場的AMD,而且驅動的遊戲支援度和穩定度更差,再加上Meteor Lake本身受限於Intel 4製程,無法在低瓦耗下有效釋放效能,最後的結果就是主流的家用主機和掌機還是多採用AMD的解決方案。

雖然AMD GPU的驅動和周邊軟體面對NVIDIA時仍力有未逮,但足以讓其壟斷家用主機和掌機市場。不過這樣的態勢到了明年可能會有所變化,原因便是市場已傳出NVIDIA正在和聯發科共同開發AI PC用的Arm架構CPU,如果屆時消息為真,這顆CPU的內顯極有可能發展成NVIDIA衝擊家用主機和掌機市場的利器,AMD是否還能壟斷該市場就是未知數了。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