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能源科技

泓德能源建置光儲充示範點!董座謝源一:目標全台建置 100 個站點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6 日 17:21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淨零減碳 , 能源科技

為強化台灣用電與電網的彈性與韌性,泓德能源旗下星舟快充建置台南光儲充整合示範點,建置太陽光電設備、儲能設備、120kW 充電樁、V2G 充電樁等設備,並結合能源管理系統,打造成區域型智慧電網,董事長謝源一表示,目前已有 10 個站點建置中,目標全台建置 100 個站點。

繼續閱讀..

關閉 62% 燃煤、綠電發展不夠快,澳洲未來十年有缺電風險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6 日 16:37 |
分類 太陽能 , 能源科技 , 電力儲存

澳洲雖然近年來裝置大量屋頂太陽能系統,光是 2023 年上半年電網就新增 1.4GW 屋頂太陽能助力,但相反地,大規模風電與太陽能投資就不那麼樂觀,澳洲能源市場調度中心(AEMO)指出,未來十年可能面臨供電可靠性問題。

繼續閱讀..

搶攻地熱、電動車、自然資源,法國藉氣候計畫重塑國力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6 日 12:45 |
分類 環境科學 , 科技政策 , 能源科技

法國飽受氣候變遷之苦,最近法國總理馬克宏宣布一項國家生態計畫,旨在到 2030 年將法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比 1990 年的水準減少 55%,宣稱氣候計畫將有助於使法國在經濟脫碳過程中更有「主權」、「競爭力」和「公平」,第一步是在未來四年內將目前的地熱能產量增加兩倍,然後採取措施減少交通和工業排放。 繼續閱讀..

台泥以大帶小輔導供應商碳盤查!張安平:未來十年歐盟沒有不要錢的碳排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5 日 13:56 |
分類 ESG , 公司治理 , 淨零減碳

為落實與推動永續供應鏈,台泥日前召開 2023 年度供應商大會,共計超過 150 家在地與海外供應商參與,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歐盟 CBAM 從 10 月開始試行,對台灣的影響將超過 200 億元,2034年 歐盟已沒有不要錢的碳排放,代表「碳」會是做生意中最重要的一塊,未來碳排放會占台泥供應商標準相當大的比重,如果供應商完全不配合碳排數據的搜集及調查未來將會被剔除。
繼續閱讀..

出乎意料的太陽能、電池候選材料,用砷磷合金打造強大奈米帶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5 日 10:00 |
分類 太陽能 , 奈米 , 材料

如果要提高電池效率、太陽能轉換效率,通常不會想到「磷」這個材料,但現在科學家發現,若將磷與砷合金化,就能創造出新的奈米材料家族,形成高導電度的單原子厚帶材,變成下一代電池、太陽能電池和量子電腦的理想候選材料。

繼續閱讀..

日本排放含輻射殘留量廢水,民眾搶鹽搶健康?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3 日 7:10 |
分類 核能 ,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日本政府於今年 6 月決定將福島核電廠內含有殘有放射性物質廢水陸續排入海洋,此舉不但會造成海洋污染,今年 8 月中在台灣引起了搶購食鹽的風潮,也有人宣稱此後不去海邊活動,擔心自己受到輻射污染。台鹽於前陣子更開啟鹽倉試圖安撫民心,要大家不要擔憂國內的食鹽存量,而多家超市跟量販店更祭出限量購買的策略抑制。

繼續閱讀..

海龍離岸風電宣布,簽訂 1,180 億元專案融資協議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2 日 12:23 |
分類 能源科技 , 風力

海龍離岸風電計畫今(22)日宣布已簽署融資協議,將取得新台幣 1,180 億元的專案融資。待融資到位,此聯貸案將成為台灣及亞太區域迄今最大規模的離岸風電專案融資。此融資協議簽署不僅象徵本計畫的重要里程碑,同時亦寫下國內綠色金融嶄新的一頁。

繼續閱讀..

10 in 1 電驅系統新能源車發表,東風納米領跑全球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2 日 7:30 |
分類 會員專區 , 汽車科技 , 能源科技

8 月 23 日東風汽車發表新新能源車品牌納米,主攻小型車市場,定價約 10,000~12,000 美元,首款納米 01 本月生產,11 月量產,由東風全新量子 3 號平台打造,最大特色為搭載自研馬赫 E 十合一電驅系統。官方資料,最大功率為 120kW,較傳統電驅體積減少 25%,重量減少 20%,續航力 9.1kWh。

繼續閱讀..

一次解決兩個環境問題,把白色污染變成乾淨氫氣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1 日 15:00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能源科技

氫被認為是化石燃料的潛力替代品,但目前製造氫氣方法要不是會產生過多的二氧化碳,不然就是相當昂貴,但現在美國科學家找到新解決方案,利用低排放方法從塑膠廢棄物中獲得氫氣,既能解決白色污染,也能製造乾淨氫氣,一石二鳥。

繼續閱讀..